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广东广宁县革命老区建设新农村勇争先

日期: 2007-07-02 14:44 作者: 来源:广东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上林村,一个响当当的名字。60年前,粤桂湘边纵队的战士们从这个山沟沟里吹响革命的号角。如今,号角声再度响起,老区人民用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精神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进发。

  日前,记者走访了广宁县坑口镇上林村、望楼村、前滩村等几个初具雏形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现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经验一: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

  走进上林村,眼前呈现出的是一幅和谐靓丽的新农村画卷:宽阔平坦的硬底化环村大道包围着村舍,村舍整齐有致,巷道笔直通畅,干净整洁。村道两旁绿树环绕,村前空地上,篮球场、乒乓球桌,健身器械一应俱全……

  在村口矗立的一幅新农村建设规划图上,记者看到,建设新农村所有要做的事情都清清楚楚地画在上面。居民区、商铺、活动场所、生态公园、农业基地、储物房、革命纪念馆、停车场、小学等区域的划分,紧凑合理,充分利用了上林村有限的空间、地形,把昔日脏乱不堪的农村勾画成一个多功能社区。“有了规划,我们建设新农村就不再盲目,而且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省了成本。”上林村新农村建设筹委会副主任冯广成对记者说。

  在广宁,每个创建村的村口都有一幅整体规划图和经济发展5年规划目标。在村庄规划方面,坚持在现有村庄基础上进行科学设计,人与禽畜合理分离,村庄改造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贯穿生态理念,保护好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宅,努力做到实用性和前瞻性相统一,统一建设,统一用地,实现“既有新屋新貌又有新村”。

  经验二:干部是“领头羊”

  群众是“生力军”

  在离上林村不远的前滩村,活跃着一支由20多名妇女组成的新农村建设突击队,当地人称“现代红色娘子军”。今年初,前滩村群众看到附近的上林村、望楼村通过创建卫生村,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女村长薛水娇召集村里留守的妇女一合计,决定用筹集的几万元资金创建卫生村。

  底子穷,资金少,却动摇不了前滩群众改变生活的决心。20多名妇女在薛水娇的带领下,搬石担土,硬是用双手在半年时间里让以前脏乱差的前滩村通过了省级卫生村验收。

  在创建过程中,干部带动作用不可忽视,特别是以村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筹委会”更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筹委会是由村民选出村里最有威信的人组成,新农村建设的大计都从筹委会出炉。上林村新农村建设筹委会副主任冯广成,在儿子结婚当天,还忙于新农村建设;筹委会成员冯雪修把自己在南海的生意交给他人打理,回乡义务参与新农村建设,带头捐资并发动外出乡亲筹集建设资金;各筹委会成员还带头拆掉自家影响建设规划的旧建筑物,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坑口镇柯木崀村梁运尤是云浮市政协领导,听说家乡要创建卫生村,特意回乡捐资2万多元;外出务工村民邓土金将几个月省吃俭用积攒下的2500元全部捐出。目前,柯木崀村100多位外出务工人员捐款达10多万元,外出乡亲支援家乡建设成为该村新农村建设的最大亮点。

  经验三:“万干帮千村 创建卫生村”

  在坑口镇农村采访,记者时常看到在创建卫生村劳动的群众中,有些人头顶着一个草帽,斜挎着一个绿色军用水壶,在烈日下卖力劳作。一问方知,这些都是该县有关部门和坑口镇的干部,一顶草帽和一个水壶是他们区别于村民的标志。

  “夏天太阳‘毒’,劳动时不戴草帽很可能中暑甚至昏倒。劳动出很多汗,经常要喝很多水补充体力,于是就每人带个大水壶喽。”在望楼村与群众一同担土的坑口镇武装部长如是说。连续干了几个小时,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裤,他拧开水壶,对着嘴咕咚咚狠命灌了几口白开水,然后一抹嘴又把一担土担在肩上。

  今年3月,广宁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 “万干帮千村、创建卫生村”的活动,把卫生村建设作为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列入各部门和干部的年终考核内容。县、镇班子成员及县有关部门干部全部挂点到村,使卫生村的创建形成县、镇、村干部一起抓的工作格局。如今的广宁,每个争创卫生村的村都有干部挂点支持。他们与村干部群众一道制定规划,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积极发动群众义务投工,并且与群众共同劳动,在全县卫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验四:特色农业做新农村 建设助推器

  在坑口镇采访,记者对该镇提出的一个经济发展规划产生了兴趣:争取每人有“一分塘、二亩果、三亩竹”。该镇镇长介绍说,坑口镇地处山区,山地多平地少,该镇特产的“武林鱼”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在山中挖坑养殖地域有限,每坑只能有一分地大小。坑口镇还有种植沙糖桔、蜜柚、茶杆竹的习惯。根据这些特色,镇里根据土地资源状况提出每个村民开发一分鱼塘养殖“武林鱼”,开辟两亩山地种植水果,再种上三亩茶杆竹。这样算来,三年后坑口镇人均收入就有近万元了,增长一倍多。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广宁县倡导各镇、村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目标,形成有特色的经济发展规划。目前,农村经济已大有起色,制定的规划都紧扣自身特色,相信特色农业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