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海城整合社会力量共建新农村
日前获悉,海城市委、市政府整合各种资源,提出了村企、村校、军民、干群“四个共建”新农村的模式,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
去年9月,海城率先开展了“百家企业帮百村”活动,通过村企共建形式,双方实行自愿对接。企业根据所在区域,帮扶所在村或周边村庄;共建村则为企业发展提供条件和劳动力资源,实现互利双赢。如今,海城已有130家企业与120个村结成帮扶对子,形成了村企合一、工业反哺农业、产业带动、培训农民等一系列帮扶形式。
走进海城王石镇长岭村,呈现在面前的是宽阔洁净的村庄大道,机器轰鸣的厂房,一幢幢新建的住宅,看了使人振奋。2000年,海城市银峰铁塔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孝玉出任该村党委书记,并在这里探索“村企合一”的管理新模式。自村企合一实行以来,银峰公司先后投资600万元,修柏油路,安装路灯,免除村小学学杂费,为7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300元养老金;支持村委会开发高效农业,形成了春棚西甜瓜、草莓两大主导产业,吸纳本村剩余劳动力450人,保证每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在企业上班,使全村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2005年该村农民的人均收入便达到了5180元。
参与村企共建的各企业还通过新上农业产业化项目,推动农事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去年,海城经济开发区董家村将海城的龙头企业正羽禽业公司引到村里投资建厂。正羽公司投资1500万元,在该村建鸡舍20栋,饲养种鸡10万套,吸纳村里的闲置劳动力100多人就业,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中,沈阳农大12个学院与海城29个镇区结成了村校共建帮扶对子。沈阳农大负责为各镇区提供农业新技术、新信息,培养新型农民;海城各镇区则为沈阳农大提供实习、教学和科研基地。65547部队与海城29个镇区结成了军民共建帮扶对子。部队将在海城各镇村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农村环境,植树绿化,抢险救灾等方面进行帮扶。另外,37个单位与各镇区结成了干群共建帮扶对子,发挥各自优势对帮扶的乡镇进行资金、技术帮扶,形成合力,助推海城新农村的全面发展。
相关新闻
- 凝心聚力建设富裕新农村---鄄城县彭楼镇王堂村新农村建设轨迹白描 2018-09-25
- 惠南镇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