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永登县新农村建设掠影
<P> 近日,记者来到素有“瓜果之乡”的永登县苦水镇,镇党委书记张天泉执意要我们去看看胡家坝村的温室大棚。他告诉我们,村里今年引进和种植的“新金兰”西瓜品种,卖了个好价钱,让菜农们尝到了甜头。</P>
<P> 据县委宣传部介绍,去年以来,永登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以惠民富民为先促和谐,牢固构建“和谐永登”的群众基础,让农民得到了实惠。</P>
<P> 走在3公里长的整洁而平坦的水泥村道上,整齐的房舍,笔直的树干,新农村的景象直入眼帘。胡家坝村连片种植的358座日光温室大棚,在早春的暖阳下,显得格外耀眼。走进该村二社村民胡建宗种植“新金兰”西瓜的大棚,这位30多岁的年轻人正在大棚里忙忽着,只见整棚的西瓜,每株瓜秧上快到采摘期的西瓜,都套上了白色塑料袋。记者问起今年西瓜的价格,胡建宗显得很兴奋。他说,目前的出棚批发价,每斤在2.2元至2.5元之间。他粗略估算了一下,虽然自己的西瓜比不上别人5000多斤的产量,但至少也有3000斤,收入最少也有六七千元。他指着瓜秧下已有10多厘米高的西红柿秧苗说,等西瓜卖完,西红柿刚好接上茬,一年大棚、两茬收入,超过1万元不成问题。</P>
<P> 坐落在引大入秦灌溉区的秦川镇榆川村,由来自榆中青城、哈岘、鲁家沟和东乡的4个移民社组成。由于榆中种植蔬菜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打1996年移到秦川以来,这个移民村就率先靠种植蔬菜大棚走上了致富路。</P>
<P> 魏存江家里共有6口人,他从一个棚种起,今年已发展到了4个温室大棚,成为村里大棚最多的人。走进他家的大棚,暖意融融,“陇椒二号”辣椒长势喜人。他说,一个占地0.7亩的日光温室,投入在1.5万元左右。县乡政府每个棚给了4000元的扶贫资金。除了辣椒,他的棚里还种了西红柿、番瓜、黄瓜等,每棚收入都接近万元。</P>
<P> 村支部书记腾胜堂踌躇满志地说,去年村里修建了村委会,今年要着手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文化室和多种用途的体育场。虽然全村人均水浇地不足2亩,但目前已有220亩温室。除种植啤酒大麦、小豆、油料外,重点还是要发展日光温室,力争今年再建成100多个拱棚,争取让全村80%以上的村民有温室大棚可种。</P>
<P> 永登县城关镇满城村的荣琪,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状元”,他一门心思从事红提葡萄种植,2006年已发展红提葡萄温室19栋,其中结果棚14栋,预计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这位中年汉子感慨地说,2000年以前,他靠种粮和打工也足以维持家庭的生活,但看着村里有些人做生意富了,办企业发了,养牛养羊、种植蒜苗收入高了,就开始琢磨增收致富的门路。由于满城村红砂川沟的气候、海拔等条件适宜种植红提葡萄,在县农牧局、农广校和镇领导的支持下,他做起了村里红提葡萄种植示范户。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应用了设施延时保护栽培、营养平衡、冬芽分化控制、无公害栽培、套袋保护等技术,使葡萄上市期正值元旦和春节两个旺季,目前每公斤红提售价达到了20元。</P>
<P> 据介绍,去年城关镇投资50万元,为每座红提日光温室配备滴灌设施一套,提供新建水窖所需水泥,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敷设输水管道5.6公里。城关镇满城红砂川红提葡萄种植基地去年又新建了196座310亩,红提基地规模达到760亩。(甘肃日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