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云南曲靖市国债农村沼气建设点燃和谐新农村建设“圣火”

日期: 2007-02-14 00:00 作者: 赵德兴 来源:云南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在农村推广使用安全清洁无害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和突破口。近年来,曲靖市紧紧围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抓住机遇,把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目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严格管理,强化监理,狠抓落实,农村沼气国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止2006年,曲靖市在沾益、宣威、罗平三县市累计实施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目15151户,项目覆盖32乡(镇)51个村(办)15151户,受益农民53028人。累计完成总投资4032.34万元,开挖土石方23.295万方,回填土方9.0906万方,混泥土7.5755万方,建成“一池三改”农村户沼气池15151户。

  据测算,一户建设一口8 m3曲流布料沼气池,每年产沼气360—450 m3,可满足3—5口之家10个月的炊事和照明用能,每户年平均可以节约薪柴2 m3,相当于4亩林地一年的生长量,节约燃煤3吨上,节约砍柴运煤劳动工日20个以上,通过开展以沼气建设为扭带,走农业循环经济综合开发模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户均增收80元以上,增加生猪养殖2头,每户年可实现增收节支达2000多元,增收节支效果十分显著。

  同时,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改变了人畜混居,畜禽粪便任意堆放,粪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乱飞,“脏、乱、差”的现象;杜绝了乱砍滥伐,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发现,只要哪个地方普及了沼气,搞好了厨房、厕所、畜圈三改造,哪个地方的农村面貌就大为改观,新农村的形象就会逐渐显现出来。群众说:建设沼气后,山变绿了,水也变清了。

  通过项目实施,一是促进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以沼气建设为扭带,走“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等农业循环经济综合开发模式。利用沼气点灯烧饭,沼液养猪、养鱼、喂牛、浸种,沼肥种菜、种果,拉动了种植业、养殖业的循环协调发展,达到了以沼促养、以养保沼的目的。二是促进了农民的科技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的提高。三是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四是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农民发出了肺腑之言:改革开放引导我们走上了富裕路,沼气建设又引导我们走上了文明健康路,沼气国债项目的确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好项目。

  基本保障措施

  (一)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要求高,管理严格,手续烦琐。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积极组织并深入到农户全面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掌握了解群众对建设“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的意愿、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情况,根据调查情况,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保证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项目争取中,我们结合各县(市、区)能源发展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通过分析整理、进行科学规划,认真筛选项目区,逐村逐户进行登记,审查农户申请、农户花名册、身份证号码,核实每个项目县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人员情况,及时编制年度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在项目实施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民大会、村务公开栏、张贴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向农户宣传“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开展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目的意义、资金补助、权力和义务,增强群众建池的积极性。沾益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发放一户一张“明白纸”,明确了补助标准,建设标准要求,规定每个建池户完成“一池三改”沼气建设用地在30m2以内,土地、建设部门办理手续时,免收取其它一切费用,让广大农户吃下“定心丸”,自愿主动参与沼气建设。项目区以外的农户看到沼气的好处后,都纷纷要求参与建设,充分体现了项目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建立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为确保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严格按照农业部《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要求,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了农村能源领导小组,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配备了工作班子,全面负责项目管理和实施技术指导工作。项目县(市)在与省农业厅签订《云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责任书》后,又与项目所在乡(镇)签订责任书,乡(镇)与项目村签订责任书,明确了建设内容、建设任务、项目建设标准、质量要求、完成时间、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物资发放、资料收集、信息上报和违约责任等双方的权力与义务,将任务逐级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做到责任层层落实,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四)加强培训,确保质量

  国标曲流布料沼气池技术性较强,为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确保建池户安全合理使用沼气。对生产工、基层干部和管理人员,开展以无污染、高效应和方便使用为原则,优化选址,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综合开发等形式多样的全方位技术培训。采取建设国家标准示范池,从放线、开挖、浇灌、粉刷、试压、投料、管道安装、选育菌种、进料、池内堆沤(调整ph值和发酵深度)、密封(启动)、运行、调试、日常管护、安全使用、维修、综合开发和安全生产等一系列程序进行技术培训。组织群众现场观摩,确保建设户一户有一人以上会使用和管理沼气池,做到家喻户晓。

  (五)严格项目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的批复,不擅自变更建设地点、改变建设规模、降低建设标准。做到“五个坚持”即:一是按照国家标准(GB/T4750-2002)《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GB/T4751)《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GB/T7636—87)《农村家用沼气管路设计规范》、(GB/T7637—87)《农村家用沼气管路施工安装操作规程》、(GB/T9958—88)《农村家用沼气发酵工艺规程》、(GB/T3606—83)《家用沼气灶》和《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规范》要求进行建设,做到坚持国家标准不走样,严格落实“一池三改”建设任务;二是坚持技术标准,按照国家标准GB/T4752-2002《户用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的生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三是坚持职业准入制度,推行工程质量终身制。从事沼气池施工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不具备沼气池施工资质的人员不得从事沼气建设;四是坚持物资公开招标采购制度,确保建材质量;五是坚持“一户一卡”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接受社会的监督。做到新建一口,就安装调试一口,投入使用一户。

  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国债资金管理要求,设立专用账户,专款专用,专人管理,接受上级的检查与审计,项目完成提供审计报告。同时,及时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及时填写上报用户档案卡,用计算机管理用户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七)运行情况跟踪反馈

  项目建设完成后,为确保沼气综合利用,切实发挥效益,我们积极做好对沼气池的使用、维修、管理、开发、安全等后续跟踪服务。确保每个项目乡镇有一支专业施工队伍,每个村有一名后续服务人员,及时解决农户在使用沼气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提供周到、快捷的全方位服务,确保农户方便安全地使用沼气,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