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江苏苏州电信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扫描

日期: 2007-01-17 08:52 作者: 周春柏 来源:人民邮电报 【字体: 打印本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电信企业神圣的社会责任,也为电信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经济高地,苏州农村信息化需求走在全国前列。凭借对农村信息化需求的了解,江苏电信苏州分公司走出了一条多种信息化方式并存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道路,为当地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通信保障。

固话、小灵通、宽带——三大通信方式实现全覆盖

  苏州历史上就是“鱼米之乡”,农村经济繁荣。改革开放之后,苏州农村率先发展乡镇企业,“苏南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苏州农村经济基础好,通信需求也比其他地区超前。苏州电信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固定电话、小灵通、宽带网络“三个全覆盖”,为农村经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通信条件。

  交通是否发达,通信水平如何,是投资环境的重要考量因素,当地政府致力于营造良好的通信环境。“看准了就大干”,敢于争先、勇于拼搏的苏州电信人顺势而为,克服万难,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启动电话市建设。1997年5月,太仓市建成全国第一个电话市,22个镇、33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60%以上住宅户安装电话。没过多久,苏州地区所有县级市先后建成电话市。2002年4月20日零时,苏州本地网固定电话号码升8位,成为江苏省第一个电话号码升8位的地级市。

  在江苏省,苏州人与小灵通的“亲密接触”不是最早的,当地小灵通却发展得最快最好。2002年底启动小灵通网络建设后,苏州电信仅用40天时间就把网络覆盖到了镇、村一级,后来又花大力气开展网络优化,建成了一个信号好、城乡全覆盖的小灵通网络。因为农村小灵通信号好,“打得通,打得畅,打得好”,农村市场开发得早、培育得好,再加之资费低廉、绿色环保,苏州众多农村用户选用小灵通便成为一种必然。目前,苏州电信小灵通用户数接近300万,他们中有一半来自农村。

  随着吴江市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当地农民的宽带业务需求日益显现。自2005年9月开始,吴江电信大力开展宽带全覆盖工程。短短半年时间,吴江电信通过租用农村民房、放置一体化机房等形式新建综合接入点180个,宽带接入点总数增加至271个,宽带全覆盖建设目标完成率达100%。宽带全覆盖工程不仅在张家港、吴江铺开,而且是苏州电信的一项整体工程。苏州电信的宽带全覆盖工程不仅到村,而且到户,为农村用户在“最后一公里”上实现信息接入公平打下了坚实基础,提高了农村信息化的广度与深度。截至去年6月30日,全区新建宽带接入点1000个,所有区县均实现了95%区域覆盖的项目目标,一条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就此在广阔的苏州农村地区全线贯通。

政务、农业、商务、安防——多种信息应用助建新农村

  随着信息化触角延伸到苏州农村的各个角落,随着信息化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程度的加深,信息化正在一步一步填平城乡“数字鸿沟”,帮助农民致富。苏州吴中区浦庄镇湖桥村是苏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现代化气息浓厚的村委会办公楼内,每个办公室都有液晶电脑。村党委副书记陆云龙说:“这些电脑都联网了,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网看区里和镇里下发的文件、通知,也可以到互联网上查找服装、绣花产业信息,用处多着呢。我们村的老板很多,村民和企业基本上都上了宽带。对外沟通和业务联系,哪能离开电话和网络。”据陆云龙介绍,湖桥村正在建设一栋使用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电子阅览、休闲娱乐和生活服务配套用房,基本建设完工后,他们将购买100台电脑,全部上宽带,然后建一个村级VOD点播平台,让村民在电子阅览室里尽情娱乐、健康娱乐。

  位于湖桥村的苏州市佳汇木业营造有限公司,厂区占地4万余平方米,数十种板材产品不仅销往全国21个省(市),还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公司总经理助理王逵先说:“我们在网站上发布产品信息,展示企业形象,通过网络做生意,都离不开宽带。”他们在阿里巴巴、慧聪、网易等网站发布信息,拓展了销售渠道,有时候客户订货急,交易就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工作效率很高。通过专门的行业网站,他们能及时掌握原材、辅材的价格信息,并加以分析,再据此确定合理的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营业成本。

  特种水产养殖业是吴中区渡村镇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当大家热衷于特种水产养殖时,牛桥村渔业小组村民陈八斤看到了新商机——商品蟹销售。陈八斤,今年42岁,主要从事商品蟹营销工作,早在1996年他就自费参加培训班,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水平考核。由于懂电脑操作,家里又上了网,陈八斤的商品蟹生意越做越大。2003年,他注册了“八斤”牌商标,并利用网络将螃蟹销售到广东、北京等地,年销售商品蟹10万余公斤,毛利润超过100万元。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信息化让水乡风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为苏州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苏州农村不但致力于经济发展,也致力于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苏州电信及时解读农村信息化的新需求,向当地村委会推荐“全球眼”业务。记者到吴江市盛泽镇黄家溪村采访时,一走进治安联防监控中心,墙面上的“建设平安黄家溪,构建和谐新农村”14个金色大字立即跃入眼帘,“全球眼”监控屏幕正清晰地显现着黄家溪村3个主要路口的实时动态,停在路边的摩托车车牌号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黄家溪村启用“全球眼”监控系统后,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在黄家溪村的带动下,横扇镇渔业村、盛泽镇北角村等村也先后与吴江电信签订了使用“全球眼”业务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