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大连瓦房店市老虎屯镇已建设成乡村里的“都市”

日期: 2007-01-05 00:00 作者: 来源:辽宁金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大连市百强乡镇之一、辽宁省级文明乡镇、国家级卫生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大连瓦房店市老虎屯镇镇如其名,几年间走过的路,显示出小老虎一般勇往直前的劲头。

  “新瓦房店”高速铁路客运站

  老虎屯镇在投资商的眼里,绝对是一个黄金地段:这里距大连82公里,离瓦房店只有18公里,距长兴岛港32公里,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从辖区穿过,省级公路城八线横贯东西,与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交会相接,沈大高速公路更在这里开口设站,另设有铁路客运站。海陆空的四通八达,使老虎屯镇成为大连市级开发区,也成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开发区请来省内外专家做规划蓝图,前期规划7.3平方公里,北部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南部为民营重工业区,中部为文化商贸区。但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迅猛开展,原来的规划面积显然已经太“小”了。在北部的高新技术园区,原规划的4平方公里弹丸之地,已经集聚了数十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万宝至马达和华录、松下几家大型企业,去年销售额达到11亿多元,华录二期工程已经投产,三期工程正在规划中,该园区每年出口供货额已超过瓦房店市出口总量的1/4。今年,老虎屯成为“十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工程之一——哈大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重要一站,名字就叫“新瓦房店”。老虎屯镇的城镇规划面临重大修改,全镇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许都要进入新的蓝图。

  功能日益完善的小城

  近年来,老虎屯镇以工兴镇,靠强力的招商引资工作壮大了经济实力。镇工商税收连续多年突破5000万元,去年镇财政收入超过3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8000元,整体经济实力位居瓦房店市之首。今年上半年,镇财政收入已经达到2460万元,全年可突破4000万元的目标。这些年,老虎屯镇将可支配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公路、水、电设施的投入超过1亿元。仅公路一项,每年的镇级投入就在200万元以上,铺建柏油路5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标。镇中心小学按市级标准建设,3栋1万平方米的校舍,容纳全镇1800名学生后还绰绰有余;按省级标准建设的老年公寓投资500多万元,让老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每年重阳节,这里的企业都要拿出十几万元,为老人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老人节;同样按省级标准建设的镇文化中心,藏书两万余册,报刊杂志60多种,常年免费向群众开放;投入700多万元,提前3年一步到位,安装有线数字电视,全镇100%的人家每天可以收看40多个电视节目;开发建设居民楼18栋9万平方米,建商业网点楼42栋2万平方米,安装高档路灯48盏,铺地面方砖3.6万平方米,镇内栽植绿化树木15万株,铺草坪5万平方米……作为镇中心的小老虎屯村,建设了两个农民新村,两年内将实现本村村民全部上楼的目标,还可安置500多户外来人口,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40多平方米。

  没有农民,只有农业工人

  在农村,最让当地干部发愁的就是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在老虎屯镇,最让书记镇长发愁的却是劳动力严重不足。为了给工厂招到足够的工人,老虎屯镇各类企业的招工范围已经面向全国7个省市。在老虎屯镇,平均每家有一个人在工厂上班,地处镇中心的小老虎屯村,达到户均两人在企业上班。人们见面常问的一句话是:“在哪个工厂上班呀?”“大棚弄得怎么样了?”现实情况是,老虎屯镇的所有人口,不是在工厂上班,就是在村里经营大棚。全镇除了农民自有的4000多个温室大棚,6000多人在各村办的农业园区基地上班。全镇目前初步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镇里投资2000多万元,对5000亩农田进行了改造,修建大型集雨方塘6座,蓄水天池5座,完善了节水灌溉等配套工程。目前,已建成国家、省市级各类农业园区8个,以基地建设为引导,建成温室专业村5个,食用菌专业村2个,畜牧专业村3个,葡萄专业村1个,农业基地和大棚面积达1.4万亩,蔬菜年产量达5万吨,其中,绿色蔬菜面积达3000亩,芸豆、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香菇等6个品种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虎跃牌”蔬菜远销沈阳、大连等地,市场覆盖率不断扩大。

  现在,老虎屯镇的农民住上了楼房,吃上了自来水,孩子上学有专车接送,大人上下班有班车,夜晚有文化广场休闲活动,还可以逛超市、遛马路。各类保险、养老金等各项社会保障措施正在逐步完善。党委书记周仁权向记者描绘了未来两到三年老虎屯镇的“风景”:镇财政收入实现翻番,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但在记者眼里,至少眼前的风景是很美丽的,新农民过上了新生活,他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离城里人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