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阳:“四举并重”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以规划为先,编制科学长远、城乡统筹的农村建设新蓝图。青阳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紧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在加快县城建设的同时,重点做好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逐步建立优势集中、特色鲜明、城乡一体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截至目前,首批两个集镇的总体规划修编、11个乡镇的村庄布点规划和31个村庄建设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该县通过村庄布点规划的实施,预计可节约用地3万亩。 二是以发展为要,构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城乡经济新格局。今年以来,青阳县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积极推进工业强县、项目兴县战略,做大做强板块经济,逐步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工业园区、五溪新城区、童埠新经济区为支撑、以重点村镇为基础的城乡经济新格局。预计到今年底,该县GDP可达到17.5亿元,比去年增长16%;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1亿元;规模工业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1.4%和15.6%,年内产值突破亿元的企业有望达到两家,突破5000万元的有8家。县工业园已被省政府正式批准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达10平方公里,园区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截至目前,“一区三园”累计入园项目达60个,协议总投资15.5亿。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预计今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3200元,比去年增长8%。蚕茧喜获丰收,春秋蚕茧实现产值7500万元;皖南土鸡合作社被列入省级龙头企业,土鸡年养殖量达800万羽,投资8000万元的土鸡深加工项目——青阳美通公司正式落户。截止目前该县已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牌8个,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品牌1个,农林产品种养加工、流通贸易等专业合作组织50余个。在发展农村新产业的同时,该县把培育新农民作为基础性工程认真加以推进。今年以来,县直和各乡镇共开办农技培训班50余场,开展科技下乡3场,发放农业科技资料及书籍1万6千余份,制作农技电视专题20期。县乡两级积极开展农业技干接对帮扶活动,已经结成帮扶对子37户。认真实施了阳光工程,今年受训农民已达2100人,转移输出1680人。通过这些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三是以和谐为基,打造科学健康、友好文明的农村居住新环境。农村环境的整治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是工作的切入点。青阳县从农民最直接、最急迫的利益入手,从五月份开始,在首批示范村镇全面推进“清、通、改”三项工程。即以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庭院为内容的环境清洁工程;以通水、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为内容的基础设施工程;以改厨、改厕、改圈、改园为内容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按照整治方案,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示范中推动,在推动中提升,在提升中推广。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622万元,兴建水泥道路1.3万米,维修村道3.4万米,清沟1.5万米,清理庭院2.5万平方米,清除垃圾1300余吨,新建垃圾池173个,新建房屋237户,新建休闲绿地6650平方米,群众义务投劳7500多人次。 四是以制度为本,探索周详细密、切实可行的农村工作新机制。青阳县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合理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优化农村发展布局,改革乡镇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进一步完善农村组织体系;全面建立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村设代理点、镇设受理室、县直涉农部门设受办室,对政府面向群众的11类59个行政审批和公益服务项目实行村、乡镇、县直“一个窗口”受理,阳光操作,限时办结;建立了上下联动和多方共建的帮扶机制。在省、市接对帮扶的基础上,县直31个职能部门与示范村实行接队帮扶,并明确帮扶单位行政正职为第一责任人。各帮扶单位依据自定的帮建方案,深入帮建点开展帮扶活动,共建的帮扶机制基本建立。
|
相关新闻
- 凝心聚力建设富裕新农村---鄄城县彭楼镇王堂村新农村建设轨迹白描 2018-09-25
- 惠南镇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