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与保护并重 方正县推进生态型新农村建设
“方正县的新农村建设是生态型的。”近日,方正县委书记孙柏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做了上述强调。记者了解到,方正县突出生态型的发展思路,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合县情实际,与社会经济宏观发展要求相一致,着力夯实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基础。
确定绿色生态这个主题
方正县是一个工业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份,又是一个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鲜明、特色产业基础较好的农业县份,是全国6个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之一,素有“塞北小江南”、“龙江鱼米乡”之美誉。
如何发挥这些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呢?这个难题摆在了曾援藏两年的县委书记孙柏仁的面前。他经历过雪域高原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对生态保护有着深刻的认识。孙柏仁说,21世纪是生态世纪,资源和环境就是财富,必须跳出建设--破坏--恢复的怪圈,走建设与保护并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不但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
方正县进行了半年多的深入调研,于2004年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化生态县的奋斗目标,并在2005年年初的县委全会和县人代会上得到一致认可和通过。《方正县建设山水园林化生态县十年规划》借此出台,此规划坚持高标准的原则,克服短期行为冲动,立足方正的长远利益,不搞政绩工程。按照这个十年规划,城北新区发展迅速,建成区面积增加了1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扩大4.4平方公里,城镇基本建设面积新增53万平方米,完成硬化路面15.8万平方米。道路硬化率达68.3%,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建成了城西壕景观带、夕阳红生态公园和新世纪文化休闲广场。城镇新增绿地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7.2%。
如果说建设山水园林化生态县这一发展思路的确定为方正县扬起了希望的帆,那么方正的发展还需要一股强劲的东风。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使方正一班人更加坚定了走生态型新农村之路的决心。在全面分解落实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基础上,方正县委对原有规划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结合“山水园林化生态县”建设的工作实际,对新农村这个国人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做出了独到的诠释,那就是方正的新农村应该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进步、安定和谐的新农村。
走循环经济发展新路
发展经济是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方正县依托基础资源和区位优势,立足发展循环经济,确定并实施了以新型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现代物流、侨务经济为支撑的生态经济产业。
独有的生态环境,推进了方正的绿色农业发展。全县60万亩水稻已全部实现绿色、无公害种植,纯生态有机水稻面积达到了1.5万亩,水质、空气、土壤等各项生态指标皆通过国际认证,实现了三年转换期的过渡。方正成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县和全国第三个大米原产地域保护县份,打造了方正知名品牌。在有机水稻获得试验成功后,又开发了有机鸭、有机蛋等有机食品,进而逐步形成了循环型的生态链条。而丰富的稻草资源在方正也得到了有效利用,他们研究开发了草腐菌种植项目,使稻草在菌业发挥了优势,食用菌生产规模连续两年实现翻番,成为农民增收的稳定途径。通过稻草资源还引进了米糠油、稻草纸浆、煤棒等循环型工业项目,现已投产达效。
方正县虽然工业经济短板,但并不急功近利,而是致力于发展无污染的绿色新型工业。以省级开发区为龙头,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劳动密集型大企业、大项目,合理配置,把开发区建成企业间互为关联、资源共享、循环利用的生态工业模式的示范区。引进的天赢木业就是依托丰富的林木资源,利用树木枝叉等废弃物生产中密度纤维板,产品销往全国各大城市。该县把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吸引侨资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日本华侨帅景贤、毕中庆分别开发建设了莲花湖和方正湖,由于注重环境保护,禁止破坏性的开发,水面比十几年前扩大了10倍,莲花达到了500万株。加上原始森林公园、响水河漂流等原生态的旅游项目,方正已形成了生态型旅游特色精品。每年一度的方正莲花节和剪纸艺术节,吸引了县内外上万游客到方正旅游观光。
建园林城市生态乡村
方正县既不是十强县,十弱县,也不是省、市新农村建设重点扶持县份。缺少外力的支援,方正县的新农村建设依旧“加速度”。他们因地制宜,独辟蹊径,突出“生态”这个主题。城区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加快园林式工业中心、人居环境良好的商贸居住中心、现代化行政服务中心、体现城市“绿肺”作用的休闲娱乐中心四个功能区建设速度,形成了山水园林风貌。
方正属山区县份,各个村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迥异。为此,在建设过程中,突出与生态环境的高度和谐,以构建“清清渠水绕村庄,绿树成荫瓜果香”的山水田园乡村风光为基调,坚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充分发挥农民的规划主体、投入主体、建设主体、生产主体和管护主体的作用,以道路、用电、用水和农村能源、农村水利设施为重点,改善了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累计投资5152万元,硬化道路120公里,维修砂石路78公里,完成了137公里的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任务,新改水5个屯,入户1073户,全县自来水的入户率达到80%%。仅用两年时间,全县所有村屯全部实现绿化任务。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走在全省的前沿,已在各村屯建成了80个“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点”,共为农民提供各类农业科技经济信息累计达421条,使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到国内外最新、最快的农业信息,实现了信息与生产、市场的有效对接。在全县10个试点村修建了8个活动中心和2个“农家书院”,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良好的治安环境,2005年,方正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黑龙江省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