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襄垣“庭院经济”在新农村建设发挥大作为

日期: 2006-12-06 00:00 作者: 来源:山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垣县夏店镇西舌村农民常文芳,在政府和农业部门几年来的持续帮扶下,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优势来种植蔬菜,他先后整理出2亩菜地,年创造经济效益达4万余元。小庭院创出了大效益,四邻八乡纷纷效仿,“庭院经济”开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大力量。

  把家安在曲境通幽处

  常家小院的精心设计令人称赞。西舌村是坡型地势,常家大门就朝东开在村中一面坡道的西侧。入常家门,看不出一点院落的迹象,先入眼的是平整出的一条不到2米宽的土路,只见路边坡地漫山遍野的果树花草和另一侧土丘旁3米来长的一个育秧棚。沿土道向西再走一段会豁然开朗,常家别致的小院就蜗居在坡地难得的一小块空地上,院子当中是一个不大的韭菜棚,沿棚背面再上台阶,就进到常家三年前新修的大瓦房内。房子设计考虑到种菜方便,越过前门,还有后门,穿出后门,再走过一条小径,常家的“聚宝盆”便出现在眼前:一大片坡地已被常文芳改造为三层梯状的菜地,棚内蔬菜长势喜人,豆角一个个都有七八寸长,西红柿光鲜透亮,40多个西葫芦在一枝秧上坐藤开花……

  2005年,到常家的人逐渐增多,常文芳和他的菜一起出了名。不少人慕名而来就为亲眼看看传说中的常家小院究竟有何独特玄妙。县农业局长李国华前前后后带领人来了好多趟,他介绍说:“常文芳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种植技术和市场意识逐渐成熟,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常家已经是一个成型的‘庭院经济’。”常文芳称自己的庭院为“聚宝盆”,更乐于向外宣传自己的蔬菜经,常文芳的妻子笑着说:“你要是打电话咨询他,你不挂电话,他能跟你说一个钟头也没完。”

  2006年,襄垣县里给常文芳的大棚补贴3000元,常文芳又增加了10个新型大棚。鉴于常文芳的成功,襄垣县积极推动“庭院经济”,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全县已经建成庭院大棚100余架,每户年收入都达到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