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河南济源市开发新能源 建设新农村

日期: 2006-09-27 00:00 作者: 来源:河南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面对能源的潜在危机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被称为绿色能源的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推广沼气、日光温室、太阳能畜禽舍等农村能源新技术,能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使广大农民用上适合现代文明要求的清洁能源。结合我市实际,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重点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一、大力发展沼气工程

  我市年生产畜禽粪便270万吨、粪便污水900万吨。如果将这些粪便全部用于沼气生产,理论上可产沼气5400万立方米,加上秸秆资源沼气或秸秆气综合利用,完全能满足全市的农村用能。目前的沼气主要有农村户用沼气池、养殖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和村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养殖场沼气工程和村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主要是用来处理养殖场畜禽粪便、村镇生活污水,所产生的沼气,可以通过管道向居民集中供应,也可以直接发电,作为动力、照明之用,要大力推广普及。

  二、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

  我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时数为2409小时,平均日照率为55%,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18.2千卡/平方厘米,光辐射总量57.9千卡/平方公里。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太阳能日光温室,利用玻璃、薄膜等材料,建设太阳能日光温室,主要用于反季节种、养业生产。二是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光热转换技术,把水加热供农户使用。三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光伏转换技术,将太阳能转换为独立的电源,主要用于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如太阳能路灯、太阳灶、草坪灯等。

  三、推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

  我市农业废物资源分布广泛,其中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22.8万吨,可作为能源用途的秸秆约11.4万吨,折合6万吨标准煤。秸秆作为新型生物能源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秸秆气化,将农作物秸秆在缺氧状态下燃烧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燃料,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用能。二是秸秆固化成型,将秸秆粉碎,通过机械热压成型,作为燃料直接燃烧,可替代煤、油等用于小型锅炉、居民燃料。三是秸秆液化,秸秆经过热解液化可产生生物油,可直接用于锅炉等热力设备燃料,经再加工处理可替代柴油、汽油。秸秆经过生物工程发酵处理可生产燃料乙醇,是新型生物能源。另外,依靠科技进步向农业要能源,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等转化为新能源。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可以生产燃料乙醇,含糖量、产量很高的红薯更不例外。在注重农民增收的今天,现代科技的进步可以使土地间接批量生产能源,这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可以着力开发的一个方向。

  四、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农村新型能源

  农村新型能源开发是一项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大事,要积极开展宣传教育,要运用各种手段和宣传工具宣传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争取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形成共识,营造全社会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关心农村能源建设、支持农村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实施“亲情”行动,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能人的带头作用,引导他们做农村新能源建设的表率;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把开发农村新能源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农村能源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发挥效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财政对农村能源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村能源工作具备必要的资金;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特别要加强沼气安全生产管理,实行四级目标管理制度,即市能源站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居民组、居民组与农户都要签订沼气安全生产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群众进行农村能源知识培训,做到电视上有讲座、报纸上有专栏、网络上有信息,促进农村能源事业落地生根;农村能源建设要以科技示范为载体,抓典型,做样板,显亮点,实现“集中连片,一池三改,标准建池,整齐统一”,做成样板工程,形成亮点工程,充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技术创新,完善提高建池工艺和水平,统一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 (济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