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市宜阳新农村建设纪实
莲庄乡上涧村家家户户用上了沼气;寻村镇砖古窑村告别了小伙子找媳妇难的历史,现在附近有不少姑娘纷纷托人到砖古窑村找婆家;高村乡奋力打造中原烟叶第一乡……
近来,一条条喜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宜阳大地上相继传开,标志着宜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标志着新农村建设在宜阳农村引发的这场革命已呈燎原之势,标志着这场革命在宜阳大地上掀起了阵阵发展热浪。
宜阳县委书记谭建忠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惠民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务必抢抓机遇,结合实际,扎实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新农村建设
宜阳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人口67.2万,农村人口近60万,总面积1650平方公里,三山六丘一分川,现有耕地面积97.3万亩,其中旱地面积82万亩,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公益事业设施和商业性基础设施较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宜阳送来了发展和建设的东风。
今年,在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宜阳县委、县政府先后数次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县委常委会议,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方针,认真领会党中央、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究制订百村整治暨示范工程实施方案,3月31日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千人动员大会,对百村整治暨示范工程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
宜阳县积极实施洛阳市“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和主干道两侧环境美化工程,确定了8个市级示范村、15个县级示范村、103个整治工程达标村、74个公路沿线村容村貌重点整治村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确立了县主要领导分包示范村,县直单位集中帮扶的工作机制。县里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谭建忠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史洪发任指挥长的新农村建设指挥部;先后于今年3月31日和7月3日召开了两次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党委书记、乡镇长亲自抓,负总责,并明确一名副职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使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平时,县领导深入到新农村建设一线检查督导,现场办公,安排帮扶项目和资金,解决实际困难,加快了宜阳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与此同时,宜阳县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使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一是创办《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指导全县新农村建设。二是层层召开动员会,炒热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激发广大干群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车、标语、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向全县广大干群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努力营造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农民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在全县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
县长阎中洋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改变农民生活习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在工作中,宜阳坚持规划先行,严格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做到一步规划到位,分期分步实施,按照《洛阳市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精神,迅速组织6个工作组,深入全县17个乡镇373个行政村进行调查摸底,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照“村申请、乡镇申报、县确定”的程序,以人均纯收入、村集体收入、产业支撑、班子建设等为基础标准,综合衡量,共确定示范村、整治村200个,其中市、县级示范村23个市级8个,整治达标村103个,整治重点村74个,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在全县迅速掀起新农村建设工作高潮的实施意见》,决定在整治村全面进行以“三清六集中”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示范村在“三清六集中”的基础上,达到“四改四化五有六好”的建设标准,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和方法步骤。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的原则,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抽调专业人员,对示范村和整治村进行总体规划,规划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当地特色,坚决避免“行政命令一刀切”。
新农村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但是,宜阳探索出了符合县情的工作机制,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目标管理机制。从今年起,该县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考核目标,细化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明确各乡镇党政一把手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健全督察机制。该县成立四个督导组,分别由县四大班子领导牵头,对县直部门帮扶情况、乡镇整治村和示范村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及时提出指导意见。自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督导组每周督导一次,将督导结果报送县四大班子领导,并在全县进行通报。同时,该县定期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将检查评比结果通报全县,并记录在案,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县里年终对示范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对措施得力,成效明显,达到标准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效果差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以达到表彰先进,推广典型,共同提高的目的,促使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整体推进。
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一是加大项目申请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是财政支持。沼气工程县财政每户补贴200元,累计补贴120万元;入户道路每公里补贴2万元,社区服务中心新建房每间补3000元。同时,县财政还拿出100万元,在工作开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新农村建设。三是各乡镇要调整财政预算,确保新增财力和支出向新农村建设倾斜。目前,寻村镇、城关乡已分别拿出新农村建设资金60万元,丰李镇、柳泉镇已拿出新农村建设资金40万元,其他乡镇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也都在30万元以上。四是发动企业、经商人士、知名人士捐一部分,截至目前,宜阳县共收到新农村建设捐款累计250万元,同时,县里对所有涉农资金和项目进行统筹安排,把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田水利、公路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资金相对集中捆绑使用,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另外,该县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政策性项目投向新农村建设,要求县直单位在编制规划和申报项目时,必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建立职能部门帮扶机制。宜阳县突出重点、集中优势资源加强示范村建设,选择经济条件好的县直单位分包8个市级示范村,安排帮扶方案,落实工作责任,使每个县直单位都有任务,肩上都有担子,要求每个县直单位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不少于5万元,或引进无偿投资5万元以上。截至目前,县直单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捐款达80余万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完善农民增收机制。产业要发展,农业要丰收,农民要增收,这是宜阳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发展城市经济的思路发展农村,宜阳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的水平。
一是培育支柱产业。宜阳是烟叶大县,通过完善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提高烟叶产业化水平,扩大植烟规模,提升生产水平,通过市场引导做大做强烟叶产业,通过推行“双轨”生产管理和以入户预验为主的“三位一体”收购管理新模式,狠抓规范化生产,充分调动烟农积极性,建设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使烟叶成为宜阳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今年宜阳的12万亩烟叶,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二是发展特色农业。丰李镇马窑村花椒种植,三乡乡下庄村双孢蘑菇种植,高村乡沈沟村烟叶生产,盐镇乡石陵小杂粮市场,董王庄乡南乐观养鸭业,城关镇民营企业,白杨镇西马村、寻村镇香泉村村办企业都很有特色。
三是发展劳务经济。宜阳有16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去,农民白天背朝青天面对坡,晚上围着麻将桌,闲来无事干,闲话是非多。近年来,县里将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政府组织引导,部门提供服务,劳务中介输出”的发展思路,目前,形成了京津保安,江浙加工装备,甘肃新疆的药材经销,广东福建的电子、服装,大连的船舶制造,上海的餐饮服务,中原城市的建筑以及新加坡渔工等八大务工基地。去年,全县完成劳务输出15.9万人,实现劳务纯收入6.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100元,宜阳县荣获省国际劳务外派基地称号。
完善教育新机制,建设和谐新农村。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引导农民知荣明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宜阳积极开展“滨河之声”、“千场电影乡村行”、“乡镇文化周”等活动,打造先进文化活动品牌。同时,该县投资800万元,新建通讯基站10个,扩大网络覆盖面;实施100个“信息村”建设,实现互联网进村入户;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扩大联乡入户规模,提高有线电视覆盖率,加快农村信息文化建设步伐,提升宜阳农村的整体文明水平,打造文明乡风,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扎扎实实工作,干群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宜阳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号召群众自己动手,建设家园,大力倡导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重点放在解放村级干部思想,提高农民素质上,教育农民自己的院子自己整,自己的地面自己扫,自己的墙壁自己粉,自己的入户路自己修,自己的排污渠自己建,教育村干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动群众,建设家园。
到目前为止,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清运垃圾31.2万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7万平方米,治理广告标语5192条,修建雨、污水排水渠道18.7万米,整治河道2.8万米,硬化街道17.1万米,绿化道路21.5万米,绿化村内空地6.7万平方米,修建农民文化广场6个,建成老年人活动中心11处,新建村部358间,新建卫生所121间,新建文化大院122间,新建超市商店183个,新建培训场所84个,安装路灯1500余盏,粉刷街道房屋6万余间,改建公厕2613座,改造民厕4876个,沼气池建设开工3706座,建成3035座。市级示范村寻村镇的黄窑、香泉、甘棠一马当先,效果明显;城关乡的东店、丰李镇的马窑,后来居上,标准更高;县级示范村白杨镇东庄村、张午乡留召村、柳泉镇元村、莲庄乡孙留村,董王庄乡乔庄村独树一帜,可与市级示范村争高低。
7月6日洛阳市第一个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在宜阳召开以来,宜阳县共接待兄弟县市的参观考察40余批次共3000余人。宜阳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喜人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告别传统生活习惯,改变传统生活环境,新农村建设东风染绿宜阳大地
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以来,农村“革命”的烽火在宜阳大地已呈燎原之势。
卫生革命 多年来,农村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着村容村貌,但人们习以为常。宜阳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目标,按照“三清六集中”的标准,多少年来的垃圾杂物被清理,不少村还建起了垃圾池,实行日常垃圾集中堆放和统一清运,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厨房革命 在农村,眼下,大部分家庭烧水做饭都还用柴用煤,不仅浪费能源,增大开支,并且很不卫生。实施沼气工程是宜阳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程,实行政府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农民建造沼气,使全县出现了沼气热,不仅彻底改变了厨房脏、乱、差的面貌,并且告别了做饭烟熏火燎的历史,特别是在农忙时,真正把妇女解放了出来。白杨镇东庄村村党支书杨孝义说:“我们村家家户户都养猪,这两年,村里有300多户建起了沼气池,用沼气照明、做饭、烧水,既干净又省事,沼渣、沼液还是上佳的无公害肥料。”
健身革命 寻村镇黄窑村的群众在茶余饭后走走石子路,到健身器材上活动活动身体。过去,农民们总认为平时的农业生产劳动就等于锻炼健身,现在,不少村都在村子中心添置了健身器材,人们闲暇时都可以锻炼锻炼身体。农民们说,如今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一年忙不了几天,平时健身很有必要。
观念革命 寻村镇砖古窑村群众祖祖辈辈分散居住于好多个自然村中,由于村里条件差,多年来小伙子找媳妇特别难。近年来,村里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对自然村实施整体搬迁,使昔日的落后村便成了美丽的山庄。村党支部书记叶金平说,前年,村里在洛阳打工的青年叶占清与洛阳姑娘李海燕恋爱,姑娘第一次来时,十分失望地说:“等等看!”砖古窑村面貌变了,人们的观念变了,对砖古窑村的看法也变了,不仅李海燕这只凤凰飞来了,并且周围姑娘托人到砖古窑村找婆家。新农村建设让宜阳大地处处焕发生机,村村面貌一新,人人喜气洋洋;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在宜阳大地上染出新绿,生机勃勃…… (洛阳日报 宜阳县人民政府)
相关新闻
- 凝心聚力建设富裕新农村---鄄城县彭楼镇王堂村新农村建设轨迹白描 2018-09-25
- 惠南镇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