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初秋,马营河畔的山丹县切实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大力改善基础条件,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全面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向前推进。农村处处呈现出丰收的景象:山坡上葱绿弥望,农舍里牛羊肥壮,田野上瓜果飘香、饲草丰茂。外出务工者靠技术鼓起了钱包,守家创业的搞创收赢得了收益。
特色产业拓富路近年来,山丹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了上项目、抓发展、促增收的浓厚氛围。强势发展的油料、脱毒马铃薯、啤酒大麦、亚麻4个特色产业,生产面积达到32万亩。草畜产业投入大,今年新培育年收购、育肥、贩运肉羊万只以上的大户1户、千只的5户、专业户养羊达38万只,预计年内全县饲养、育肥、贩运、羔羊总量可达90万只以上。建成的年产5万吨高烹油、1万吨马铃薯颗粒全粉、万吨牛羊肉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和瑞源啤酒麦芽、芦堡亚麻、山丹农场亚麻生产线等龙头企业经过兴建、续建和技术改造,进一步锻造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切实解决了种地农民收入低、创收难、卖难等问题。以创建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为动力,加大培训力度,拓展输转领域,先后输出劳力6.3万余人次。
改善基础增投入今年,位奇镇朱湾村农民高希栋的25亩农田喜获夏收,仅此一项,他的纯收入就有1万多元。其中也包括他的每亩地1年少浇200立方米水节约下来的1000多元钱。山丹县从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先后投入1.2亿元实施节水工程,兴建节水配套设施,水资源利用率已从3年前的不足30%提高到51%。围绕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移民、水利等项目,切实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今年,共开工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项,总投资达1.6亿元,沼气、安全饮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山丹县把农村小康住宅建设同村镇、生态家园、农村能源等项建设和村社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组织群众修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计新颖、风格独特、经济适用的小康住宅,2000户小康住宅现已全面开工建设,7个小康示范点的260户小康住宅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以“文明一条街”、“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为载体,结合小康建设、人饮工程、农网改造、有线电视扩网、扶贫搬迁,精心培育出李桥乡高庙村、位奇镇十里堡村等13个农村综合示范点。今年,全县有12万农村群众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80%以上的农村群众看上了闭路电视,1200户农民用上了沼气。
惠民政策暖人心在山丹县,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每人每年二十元,吃药报销管一年,全县良医任你选,网上报销真方便,送医送药到乡村,参合农民乐开颜。”目前已有4600多名参合住院农民获得补助金450余万元,16万人次报销门诊医疗费220万元,年人均报销903元,农民满意率达99%,当地农民看病难、因病返贫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认真落实农业“两减免三补贴”、义务教育“两减免一补助”和退耕还林补助等政策。今年,共兑付粮食直补资金310.7万元,退耕还林补助款3169万元,农机具购买补贴60万元,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风暖生机旺,雨润丰收景。惠民政策鼓足了山丹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干劲,富民路子引领着山丹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利民举措促动了山丹农民创建和谐家园的行动。如今再看,马营河畔,焉支山下,昂扬奋发的干部群众正在辛劳中迎接美好的明天。(甘肃日报)
相关新闻
- 众志成城奔小康——关注贫困县脱贫摘帽之山丹篇 2018-10-29
- 山丹县:返乡创业带活一片新天地 2018-03-01
- 农民种地有了“田管家” 山丹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纪实 2017-07-06
- 甘肃山丹以新型农业经营为重点 助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 2016-08-29
- 甘肃山丹:精准扶贫“扶”出新天地 2016-02-29

 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