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盛夏时节,鸭绿江畔处处洋溢着一阵阵建设的热潮:在宽甸满族自治县赫甸城村和新丰村,3000延长米的河道整治、3.8公里长的村路整修等重点工程或已落实,或已开始动工;在振安区榆树村,1.5公里长的村路整修项目进入了操作实施阶段;在凤城市宝林村,价值4万元用于修路的水泥管、用于村部办公的电脑以及修路资金20万元正陆续到位……
为了探索不同类型的地区在不同的条件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及时总结推广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丹东市在充分考虑地域以及客观环境千差万别的基础上,兼顾好中差各个层面,在669个发展速度以及经济实力各不相同的村中选择出106个村,列入了“百村示范工程”的首批试点。
百村示范 探索新模式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近年来,丹东的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差异,各地的发展并不均衡。丹东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决定从实际出发,以100多个各具特色的乡村为发展的坚实支点,全力以赴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激活其潜力,进而带动全市新农村的建设。
在丹东市,参加首批试点、示范的106个村,占全市村总数的15.7%,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很具有代表性。
在这106个村中,农民人均收入为3940元,基本上反映了丹东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其中,农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有33个村,占示范村总数的31.4%,其中锦江、陶李两个村在万元以上;2000元到4000元的有59个村,占示范村总数的55.2%;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的有14个村,占示范村总数的13.5%。农民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的宽甸县北江村也加入了示范的行列。对富村适合的东西,对穷村并不一定适合,在探索新农村建设中兼顾农村的发展实际,多选点、拓宽面,得出的经验才更具推广意义。
为了加快示范村的建设,丹东还鼓励有能力的106户企业参与“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达到了14%。
海洋红村:水产当家 村民富裕
“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这是很多农民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评语。但走进海洋红村,却让人眼前一亮。
海洋红村,是位于东港市菩萨庙镇南端的半岛渔村。这个离中心市区相隔上百公里、人口不足2000人的村落,现在全村年社会总收入已超过4亿元,村民人均收入6580元。
来到海洋红村新港港区,到处是村里见不到的热闹景象,上百名女工系着围裙、戴着手套在“水产大厅”内择鱼。活虽简单,却能让每人每天收入百八十元。
海洋红村的富裕与远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密不可分。全村现有120马力以下的小型渔船176条,从业人员850人,其中外雇500人,海洋捕捞业年总产值超过7000万元。而水产养殖业则是海洋红村的主导产业。2005年,全村养殖水产品总量达到7000万吨,实现产值9000万元。
现如今,海洋红村水产品批发贸易日显红火,年交易额近亿元;旅游服务业也呈现出良好势头,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同时,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逐渐枯竭,一部分转产渔民开始从事水貂、狐狸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全村现有养貂户45家,养狐狸户12家,水貂、狐狸养殖量达1.6万只。
在丹东农村,海洋红村并不是个例。和它一样的很多示范点正如同一块块磁石,以其新鲜的经验和做法吸引着全市农民融入到加快建设自己家园的大氛围之中。
北江村:依托资源 生产发展
鸭绿江之滨,有一个普通的村落北江村。和宽甸满族自治县的不少村庄一样,这里不但称不上富裕,相反还比较落后。
但是,近几年来,依托当地独一无二的水资源,北江村的一些农民却做起了网箱养鱼的大文章。在鸭绿江北江库湾,以农民罗英波名字命名的占用水域面积400多亩的英波渔场,现在是全省最大的网箱养鱼基地。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发展到今天的近千万资产,罗英波在国内外市场上闯出了很大的名气,每年千万元左右的销售收入中,单韩国一个市场,就占了500多万元。在他的号召和影响下,北江村的网箱养鱼搞得有声有色。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丹东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搞形式主义。
丹东各县(市)区,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吸纳了农委、技术监督、房产等多家成员单位,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辽宁日报)
相关新闻
- 凝心聚力建设富裕新农村---鄄城县彭楼镇王堂村新农村建设轨迹白描 2018-09-25
- 惠南镇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