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村四化”建设新曲靖
云南省曲靖市从统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入手,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具体化、系统化,以示范引路,逐步推进,探索出以“三村四化”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取得初步成效。
走近曲靖市沾益县西平镇龙华村委会相邻的许家山、娄家山村,两个崭新村貌呈现在眼前:民居修缮一新,家家白墙青瓦,水泥路连通农家院落,花坛绿树碧草相映成趣;村中主干道干净整洁,公厕规划有序;外墙上由村民用漂亮书法书写的“文明公约四字经”、“共创平安公约”、诗词警句和富有乡土气息的绘画随处可见,令人赏心悦目。村里建起党员活动室和村民培训中心,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展经济,倡导文明新风,家家户户争当“十星级文明户”。这两个自然村寨的巨变,是曲靖市农村于2005年3月以来兴起以“三村四化”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范例。
当地领导介绍说:“到2005年底为止,全市已累计投入‘三村四化’建设资金约2亿元,今年起市、县两级财政的资金补助都不会低于6000万元。”
曲靖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从2006年起,每年集中力量扶持150个村进行“三村四化”建设,用8—10年的时间,在全市全面实现小康村、文明村、和谐村的“三村”目标。并根据坝区和山区农村的条件、资源、区位等情况的差异,分别提出不同的“四化”标准。即在坝区农村推行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居住新型化、社会和谐化的“四化”建设;在山区农村推行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团结互助和谐化建设。
富源县富村镇在12个村开展创建示范,以群众最为关心的“三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院净化)为突破口,采取连片创建、矿村共建、整村推进的方式,对新建和改建房屋实行“三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把关)、“三配套”(畜舍、沼气和厕所)、“三出村”(柴堆、草堆、粪堆),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农民培训中心和休闲小广场等设施。
经实践、创新,曲靖市初步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三村四化”模式:出现了以麒麟区为代表的政府推动型,以沾益县为代表的群众自主、积极投工投劳型,以富源县为代表的社会赞助型等。
面积为10平方公里,统筹连片建设的麒麟区金秀生态园是政府推动型的一个范例。涉及三宝镇2个村委会的7个村民小组和南宁街道的4个村民小组2000余户。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定位一体规划、基础设施一体建设、特色产业一体布局、自然环境一体保护,突出农业与休闲旅游、自然与文化有效统筹。当地政府目前已投入400多万元完成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花、果、菜、渔、游五业支撑,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生态园区。园区4600亩土地已有3900亩出租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建成千亩蔬菜、千亩西瓜、千亩鱼塘的高效农业基地。
富源县老厂乡矿产资源丰富,有“八宝之乡”的美誉,属于矿村共建型。这个乡的煤矿企业纷纷与一些村结成共建对子。当乡里决定兴建东瓜坡至羊街长30多公里长的公路时,35家私人企业慷慨解囊,捐资1420多万元。公路建成后连通4个村委会、14个自然村,3万人受益。老厂乡普珀村李立书,是一个拥有3个矿的私人企业主,致富后不忘乡亲,投资200多万元修通了连接本村的3公里水泥路,出资80多万元帮助本村开展新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