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河南林州:建设新农村畜牧挑大梁

日期: 2006-05-10 00:00 作者: 孙高成 来源:河南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林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林州人民为了生存,在莽莽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筑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在我国水利建设史上树起了一面伟大的旗帜。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林州人民为了更好地生活,在“红旗渠精神”的感染下,走出太行,大兴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又写下了重重的一笔。现如今,在全党上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时期,林州人民依靠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再次向世人展示了“林州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变新天”的气魄。5月8日,林州市畜牧局局长杨恒吉告诉记者:“林州人多地少,山多水少,发展种植业受限制的因素较多。虽然山多林茂,但多为灌木植被型树种,农民要想依靠发展林业发家致富也不太现实。林州空气清新,而且与林州毗邻的山西和河北的县市却是粮食主产区,非常适于发展畜牧养殖业。林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主渠道,这对林州市畜牧局来讲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次特殊的考验。许多事实也已经证明,我们完全有能力担当起此重任。”

  林州市现存栏生猪43.9万头,存栏家禽813万只,存栏奶牛0.24万头;有省级畜牧龙头企业2个、市级龙头企业5个,已是我省名副其实的畜牧大县。截至去年年底,林州市畜牧业总产值达10.3亿元,比2001年增加了5个多亿,占农业总产值的5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4年来,其肉、蛋、奶总产量和农民来自畜牧业的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了54.76%、56.4%、352%和95.48%。像林州这样的发展速度,在我省乃至全国都不多见。

  去年7月,在林州举行的全省规模养殖现场会上,省畜牧局局长谢振生用了“三个没想到”——没想到林州市的畜牧业发展这么快、没想到林州市畜牧业的标准化程度这么高、没想到林州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畜牧业发展这么重视,对林州市的畜牧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就在市场形势相对低迷的近段时间,林州农民的养殖热情依然高涨,尤其是规模养殖发展形势更为喜人。今年第一季度,林州市各方面就向畜牧业发展投入资金3170万元,新建的120个规模养殖场中,投资超百万元的就有11个。如城郊乡董家村新建的三利万头猪场和姚村秦家庄新建的保生万头猪场,投资分别高达1000万元和700万元,扩建的诚泰牧业有限公司的投资也达到了370万元。

  林州市畜牧业为何会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绩呢? 林州市畜牧局局长杨恒吉告诉记者:“一方面是林州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宣传和引导,另一方面是林州市畜牧局建立健全了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

  众所周知,要发展没资金支持不行。林州市各级政府和部门通过4种途径有效地促进了各类资金向畜牧养殖业的投放。一是实施回归工程,动员建筑工队长投资发展畜牧养殖业;二是通过亲情招商,吸引林州籍在外工作的成功人士回乡发展畜牧养殖业;三是激活民间资金,通过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吸收民间资金投放畜牧养殖业;四是协调农发、农开、扶贫等支农资金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投入力度。从去年年初到现在,林州市各方面共投入资金达1.3亿元,有效地推动了规模养殖的全面建设。截至目前,林州市各类规模养殖场达7100个,其中万头以上规模猪场12个,5000头规模猪场23个,千头规模猪场98个,5万只以上的规模鸡场2个,万只以上规模鸡场72个。规模养殖的畜产品产量也占到全市畜产品总产量的80%以上。

  在林州市远离村庄、远离人口密集区、远离交通要道、远离水源、远离风景区的城区周边乡镇的道路两旁以及半山坡上,凡是被按照统一样式进行粉饰和编号、排列整齐、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不是规模养殖场就是密集养殖小区。

  兴建养殖小区是为了中小养殖户的发展,在这方面,林州市通过以下4种形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龙头企业建小区,由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采取互惠互利的办法,鼓励农民入园养殖;二是协会服务站建小区,本着协会服务、能人牵头、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结成统一的联合生产组织,共同组建养殖小区;三是运销大户建小区,运销大户牵头负责组织与其结合紧密的饲养户共同组建养殖小区;四是乡村两级扶持建小区,由乡政府和村委会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统一规划小区用地,并确保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养殖用户可就近入区建场饲养,并享受优先贷款、免收土地占用费等优惠政策。这种建设模式已成为林州当前农村建设养殖小区的主要形式。截至目前,林州市共建成标准养殖小区86个,60%的规模养殖户都进行了入区养殖。通过小区建设,林州市也形成了“一乡一业”、“数村一品”的区域性特色。如城郊乡、横水镇蛋鸡存栏量分别达到130万只和120万只,成为安阳市远近闻名的“蛋鸡专业镇”。河顺镇三黄鸡存栏达到100万只,年产三黄鸡种蛋1亿余枚,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三黄种鸡养殖基地。原康镇瘦肉型猪年饲养量达13万头,成为安阳市瘦肉型猪发展速度最快的乡镇。

  林州市畜牧养殖业之所以能发展得如此快捷与稳健,这与林州市畜牧局开展的培养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谓宗旨意识,就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好的意识。所谓责任意识,就是要树立职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意识。

  林州市畜牧局宗旨意识的落实主要体现在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外开展投资咨询服务。凡是有意投资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林州市畜牧局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和解答问题。二是对外开展建场规划设计服务。凡是决定投资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林州市畜牧局安排专人负责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然后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为投资主体提供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三是提供全方位的养殖技术服务。林州市畜牧局专门成立了一支精干的畜牧科技服务队伍,负责进村入户,从良种繁育、科学饲养、疫病防治、饲料配制等方面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技术服务,起到了“农民搞养殖,技术不发愁”的效果。四是抓好良种繁育工作,全面加强了对改良站点的管理和人工授精人员的培训工作。许多农民不但掌握了技术还带起了徒弟,不但用上了常规仪器还购进了B超等先进设备。目前,林州市已建设和完善牛人工授精站点3个、羊人工授精站点3个、猪人工授精站点17个;对家畜采用人工授精4.3万头,全市猪、羊、蛋鸡、肉鸡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6%、56%、95%和99%。五是重点抓好“经纪人、科技人、带头人”的培训。通过培训,目前林州市经济合作组织达20个,经纪人达200多人,服务养殖场户达5000多户,发展产销联建企业11个,每年经营生猪37万头、活鸡320万只、牛2100头、羊1万只、鸡蛋5.8万吨,经营额达6.2亿元左右。六是抓好沼气池的推广工作。沼气池的投入使用,既可降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费用的支出,又可改善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在林州,不仅养殖户建沼气池,非养殖户也纷纷建起了沼气池。为此,在林州还曾出现了排队买粪的“怪”现象。目前,林州市有1.6万户兴建了沼气池,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2.7万户。

  林州市畜牧局责任意识的落实则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落实了工作千分目标考核办法。林州市畜牧局对每个科室和人员都明确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对每项任务都明确了具体的分值和考评记分办法,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评先、奖励和干部考核、使用的重要依据。二是取得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的成效。通过落实重大疫病防控预案,避免了各种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通过对畜禽实施了强制免疫、强化了疫情监测和消毒防范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畜禽的安全生产。三是加强了动物检疫工作,确保了免疫密度,为畜禽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四是加大了对饲料、兽药的监管力度,解决了养殖户安全用药和用料的问题,也促进了畜产品安全管理工作。截至目前,林州市已有13家企业通过了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

  谈起今后的打算,林州市畜牧局局长杨恒吉告诉记者:“今后,林州市畜牧局还将继续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服务,确保生产的稳步发展。采取合理措施,一方面降低农民的各项费用支出,另一方面提高农民畜产品的销售收入,确保农民生活的更加宽裕。通过各种培训来加强精神文明方面的宣传引导,确保乡风更加文明。通过加强对养殖小区的合理规范、对畜禽粪便的科学处理和对病死畜禽的监管以及无害化处理,确保村容的更加整洁。通过组建和培育畜牧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确保管理更加民主。我们一定要让‘建设新农村,畜牧挑大梁’这句话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