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甘肃静宁县新农村建设掠影

日期: 2006-05-11 00:00 作者: 李满强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漫步葫芦河两岸,中国苹果之乡———静宁县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一幅幅“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画卷在我们眼前次第展开。

  静宁县在新农村建设中,针对农村自然条件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将全县392个行政村分为“实力型”、“成长型”、“待哺型”3种类型,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政府引导、群众建设、产业支撑、有序推进、量力而行的原则,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全县在产业发展快、群众收入高、基础条件较好的仁大南门、李店老山林、城关东关、威戎北关、城川红旗等11乡镇15村铺开先行试点,以小康住宅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带动,以改善基础条件为辐射,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由于这些试点村基础条件好,产业开发程度高,群众观念新,新农村建设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建设新农村,基础建设是关键,产业开发是龙头。今年开春以来,县上把3月确定为“无会落实月”,县级领导深入各乡镇、部门,现场抓,一线督,盯住干,靠实工作责任,协调解决问题,各项工作迅速展开。截至目前,全县已新建维修了112条、923公里乡村道路。年内铺油公路将达到100公里,8个偏远乡镇将实现通油路。1500亩梯田新建完毕,10万亩果树经济林带开挖已全面完成,新栽果园9.2万亩。15个整村推进项目和各类示范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新农村建设不仅仅给农村带来了新气象,也促进了静宁干部作风的转变。在离城不远的城川乡政府采访时,正是下午上班时间,办公室却大多空无一人。原来,正是果树栽植期,几乎所有的乡干部,一早就已经在自己的“点”上辅导果农种树。直到暮色深沉,通往县城的公路上,才陆续出现了三三两两的自行车,忙活了一天的乡干部,这才踏上回家的路。今年五一长假期间,静宁县南部的乡镇干部自动放弃节假日,进村入户指导果农预防低温霜冻。

  葫芦河畔春意闹。在我们采访结束的时候,我们欣喜地获悉,在刚刚闭幕的“天交会”上,静宁县和环渤海经济圈内活跃板块——天津市北辰区结为经济协作与对口帮扶友好县区,双方将在资金、技术和劳务输出上进行紧密合作。这一机遇必将为静宁的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