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苏家屯区“八方”助推新农村建设
为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沈阳市苏家屯区从“八个方面”,全力打造新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农村致富,新农业大发展。
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亩收入双千元的高效经济田10万亩,其它经济作物16万亩,在粮豆作物中,水稻计划17万亩,玉米13万亩,大豆1.7万亩,粮经比例调整为50:50。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养殖业、林果业和花卉、棚菜生产。其中重点发展养殖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今年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要达到60%。年内新建各类富民经济小区60个,新建温室、大棚2200栋。造林栽果6000亩。
2006年,实现肉鸡出栏4800万只,生猪出栏27万头,奶牛存栏12000头,肉牛和羊饲养量分别为3.6万头和8.5万只,蛋鸡存栏275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16亿元。新建畜牧小区10处。引进推广三黄肉鸡、皮特兰猪、萨福克羊、杜泊羊、澳洲奶牛、太阳鲈等优良品种,发展出口创汇品种。做好产业发展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做好禽流感的防控,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以及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确保畜产品及肉食品安全。探索畜产品深加工路子,使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
一是在该区西部的永乐、王纲地区,以永乐葡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依托,并以今年全国葡萄协会年会在这里召开为契机,加快葡萄产业的发展,实现万栋大棚葡萄生产。同时加快王纲的棚菜发展,打造成大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二是在中部的红菱、八一地区,用三年时间,发展优质稻米生产10万亩,打造出省级优质稻米生产示范基地;三是在东部的姚千打造水果生产基地10000亩,包装出无公害及绿色水果的大品牌,促进“水果采摘”和“农家院一日游”等旅游项目的发展;四是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计划培训4000人,转移1500人,使全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达到2000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0%,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
在大力扶持妙味食品、天乐饮品、耘垦畜禽等15个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要再引进农事龙头企业20家。健全动植物检验检疫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设绿色食品基地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综合生产基地1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5万亩。启动农产品检测站,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计划在农贸市场设立无公害蔬菜专柜,尝试市场准入体系建设,保障食品安全。完成测土配方施肥30万亩,春耕前,把施肥卡发放到户,推广种子工程,该区良种推广面积达到95%以上。
全力推广农业科技,开展“绿色证书工程”和“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对2000个核心示范户实施送农业科技到户,深入田间地头,加大农民科技生产的帮扶力度。充分发挥浑河信息网络作用,拓宽农户与市场的沟通渠道,新增农业信息网用户2000户,再发展经纪人1000人、经济合作组织100个。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5100万元,水库除险加固2座;北沙河整治15.4公里,新修拦河坝3座,大口井3眼、方塘4处,灌区配套2处,节水灌溉1处,治理小流域2条,人畜饮水井15眼,生物护岸28.7公里。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工作,提高农机等物资装备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一是扎实推进粮食直补等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二是依法、有序、规范操作二轮土地延包,指导各乡村因地制宜,适时开展二轮土地延包和完善工作,加大对确权农户的承包合同签订和土地经营权发放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自身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三是继续做好清化债工作,今年再完成清理村级债务10%村的任务。四是大力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对集体统一管理的商品林,一般和重点公益林,区政府规划的宜林地,实施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改革,建立多元化的经营主体。
完成市级示范建设点2镇4村的总体规划及国省公路沿线村屯的整治与建设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四清四改”,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计划建“四位一体”、“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600户,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5处,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广太阳能利用等新型能源,争取国家支持,建设示范村。
相关新闻
- 凝心聚力建设富裕新农村---鄄城县彭楼镇王堂村新农村建设轨迹白描 2018-09-25
- 惠南镇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