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县和顺镇以旅游带动建设新农村
和顺镇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辖3个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1560户农户,6185人,耕地面积5700亩。“十五”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旅游为重点,以工业为龙头,以侨联侨、大力弘扬侨乡文化”的发展思路,阔步迈入小康生活建设中,取得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稳步增长的良好成绩,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705.8万元,比2000年增788.27万元,年均增长4.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9万元,比2000年增57.3万元,年均增9.1%;乡镇企业总收入完成4319万元,比2000年增3108万元,年均增长28.9%;工业总产值完成7877万元,比2000年增7344万元,年均增长70%;农业总产值完成2156.9万元,比2000年增686万元,年均增长7.9%;粮食总产332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266元,比2000年增616元,年均增长6.4%,信用社存款余额为2815万元,比2000年增1139万元,年均增长10.9%;贷款余额1288万元2000年增351万元,年均增长6.5%,2005年末全镇人口6185人,比2001年增102人,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3.34%0。
二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和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历代和顺先民在以中原文化为主流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大胆吸纳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和外国异域文化等为我所用,通过几十代人的艰辛努力,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育出了许多泰斗名儒、富商大贾,营造出了依山就势、顺河取向、聚族而居、以姓筑巷、气势辉宏、美轮美奂的古典建筑群。而且渲染出了亦商、亦儒、亦侨、亦农的雅致人文精神氛围,具有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多元包容、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生活区和景区和谐统一。为此和顺镇党委政府统一思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引进柏联集团,进驻和顺投资开发旅游,通过三年来的投资开发,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积极参与到旅游业。据统计,开设民居旅馆32家,2006年春节黄金周平均每家每天收入1000元左右,设摊摆点168家,上档次餐馆4家,参与到旅游事业人员共计342人,解决农民就业360人。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建设。“十五”期间,投资800多万元,新建能长期储存31.5万立方的人工湖水库,投资10多万元,改造了大盈江跃进闸,确保了足够的农田用水,并由大盈江、和顺河构成142条排灌网络,纵横交错于和顺坝子;强化合理耕作,合理施肥,用地养地相结合,以“治水、治土、增肥”为重点,提高耕地质量,已形成种植水稻单产超过500公斤的水田600亩,单产450—500公斤的有2300亩;种植油菜单产达200公斤以上有700亩,单产在100—200公斤的有1200亩;种植大麦单产达400公斤以上有900亩;全镇25公里的乡村道路已全部建成块石路面,还投资600万元,建成全长4100米的顺河路。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环境治理。投入资金,改善1700米饮水管道,从高氟、高砷、苦碱、血吸虫病及大肠杆菌各方面进行治理解决安全饮水问题,饮用自来水户率已达100%;每年投入20万元,进行环境卫生清扫、污水管道治理、垃圾清运等,发扬“侨乡是我家,文明卫生靠大家”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强化内外卫生保洁,结合创“三优”工作,多次开展大规模的卫生大扫除活动;切实搞好了退耕还林、古木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全镇森林覆盖率23.9%,完成绿化18600多平方米,种植风景树18000多株;加快能源建设积极推广沼气池,全镇建有沼气池168户,实行“六改、六厩”工程72户。
四是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重修了元龙阁大月台等15个休闲场所,恢复了水碓、水碾、水磨和水车,扩修了和顺路、停车场及“和顺顺和”等七座牌坊,老年门球活动场,新建两幢上档次的公共卫生厕所,强化广播电视电信等服务。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96%,电话座机覆盖率66.6%。
五是农村社会事业篷勃发展。共投资400万元,完成两完小、一幼儿园的搬迁新建工程,着力巩固“普九”教育,实现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升学率100%,巩固率100%;修复了艾思奇故居、图书馆藏珍楼、文昌宫、滇缅抗战馆等爱国教育基地,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强化公民社会公德修养;农村合作医疗机构乡村一体化建设完成,解决了群众看病困难的实际问题,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参合率达94.8%。
六是强化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人民村官人民选,选好村官为人民”。村干部由村民自己选,被选上的村干部本着“人民选我当村官,我当村官为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责任心,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率领人民群众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完善一事一议制度,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七是着力培植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党委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开发为主线,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路子,培植了永生食品厂、双虹植物油厂,带动农户年种植蔬菜1800亩,双低油菜2300亩,涉及农户900多户。
八是贯彻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完善农村税费改革,2005年,已全部免除农业税涉及农户1367户,全面执行粮食直接补贴。2005年共计涉及农户1367户农户5466人享受到直接补贴,直补面积4993.33亩,直补资金56300元,农民得到了实惠。2006年,实行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的政策,新入学开始平均每学生较去年同期比较,少交20元学费。
相关新闻
- 凝心聚力建设富裕新农村---鄄城县彭楼镇王堂村新农村建设轨迹白描 2018-09-25
- 惠南镇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