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一切为了农民福祉———山东诸城市结合先进性教育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日期: 2006-03-27 09:11 作者: 张福秀 张建平 孙志山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阳春三月,走马山东省诸城市农村,处处感受到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清新气息,一个个亮点令人振奋,一处处风景让人侧目,一桩桩故事使人感动。诸城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航船,正乘借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东风,破浪远航。

  夯实农村经济基础3月8日,位于诸城市枳沟镇乔庄村南的桑莎友利制衣公司,800多名年轻农村妇女,以刚刚培训结业的桑莎员工身份,集体度过了一个别有新意的妇女节。这是山东桑莎集团为解决30岁左右的农村妇女因照顾孩子和家庭不能进城务工问题,在乡镇设立的第三处分厂。据了解,桑莎集团计划投资1亿元,在该市的23处乡镇街道分别设立一处分厂,吸纳至少1万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工资8000元到10000元。

  转移农民就是富裕农民。为带动农民实现非农就业,诸城市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现已形成主导产业支撑、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作分工、区域特色突出的工业经济结构,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发展到420家,汽车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5%以上。产业的集聚隆起、企业的集群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创收的广阔平台,全市14万名企业在职职工中,有9万名来自农村,人均年工资收入近万元。他们还引导市属企业向镇村延伸,利用农村闲置的学校、废弃的砖窑等可用空间,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规划建设了4个中心镇、7个重点镇,建起了一批大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农民务工经商搭建载体。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诸城市以国际化和市场化为导向,用标准化和合作化改造提升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在产业链上增收。全市现有各类龙头企业1200多家,连接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作经济组织达1370个、农村经纪人2.6万人,覆盖农民10多万户。石桥子镇都吉台村蔬菜生产合作社社员有200多户,由龙头企业华宏食品公司统一提供种子、肥料、技术,种植蔬菜1000多亩。经理赵华明说,公司以高出市场价10%左右的价格统一收购,既保证了充足优质的原料,又让社员轻松赚钱。据介绍,目前该市龙头企业年加工农副产品能力达到300万吨,全市70%的农产品得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率达到50%以上。

  激活农村“造血”功能

  今年春节,诸城市程戈庄镇后卜林子村的732名村民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这个地处涝洼的村庄,地下两三米就是红板岩,水源缺,水质差,老百姓靠饮用含氟水过日子。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该村33名党员一致倡议并带头捐款,在市镇支持下,村两委多方筹资35万元,实施了集中供水工程。自来水流到了各家各户,也甜到村民的心坎上。

  近年来,为了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诸城市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其中,“治水惠民”工程已先后争取上级无偿资金47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20.5万元,解决了414个村、28.4万多人的吃水难问题,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33%。从去年起,市里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诸城市的“村村通油路”工程,现已累计投资3亿多元,使全市90%的村庄实现了通油路。去年,又投资3000多万元,更新高档客运车辆212部,新增出租车100部,使城乡油路通车率达到100%。

  “兴教富农”工程的实施,让诸城在全国率先落实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中小学公用经费、困难学生就学“四个保障机制”,年财政支出3亿多元,去年累计救助减免家庭困难学生6万余人次。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

  为保证农村困难群体的生活,诸城构建起以农村低保制度和五保供养制度为主体、灾民临时救济和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农村救助体系。去年,全市有637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8万人受到社会临时救济,共发放钱物140多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94.6%,有81万农民从中受益。从今年1月1日起,该市采取个人缴一块、集体补一块、政府贴一块的筹资办法,正式实施了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提升农民文明素质3月12日,诸城市相州镇后连池村的村民在党员干部带领下,来到新修的连村路上植树。这条1200米长、13米宽的沙石路是附近三个村5000多名群众的必经之路,过去由于投入不足,路面失修。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该村59名党员倡议带头,村民义务出工,村集体出资,动用土石1000多方,苦干12天,将这条连村大路修整一新。

  诸城市委书记刘德成说:“这样的好事实事之所以得到群众的称赞和支持,不仅在于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老百姓需要道路平整、村容干净,新农村首先要有一个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

  诸城市把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全市农村开展了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并将其列入农村工作千分制考核和十佳文明乡镇、百佳文明村庄、千优十星级文明户“十百千”创评竞赛的重要内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村庄集中清理草堆、粪堆、垃圾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使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路难行、车难进、味难闻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他们还通过舆论引导、明白纸进家、典型示范等措施,引导农民改厕、改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施“党员电教富民示范工程”,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加大科普力度,深入开展反对封建迷信、打击“黄赌毒”、争创星级文明村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创建促养成,提高农民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