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发展粮食生产

马关县2009年粮食生产情况通报

日期: 2009-07-10 00:00 作者: 王春则 来源:云南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马关县2009年的粮食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及中央和省、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粮食生产工作会议,以保障全县粮食安全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投入,认真抓好各项粮食增产增效措施的落实,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确保了全年粮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省、州粮食增产计划,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的科  技含量。到6月27日止,全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66.8 万亩,占计划的77.5 %,比上年同期增加0.7万亩。

  (一)小春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成效

  我局将小春生产粮食生产作为全县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搞好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提高小春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全县小春粮食生产显著成效。全县共实现小春粮食作物种植13.9亩, 实现小春粮食产量 1033.9万公斤,同比增加221万公斤。

  (二)大春粮食生产进展顺利

  全县涉农部门认真协调做好农资供应,切实抓好各项春耕生产工作。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利用轮歇地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春粮食生产进展顺利。截止6月27日,全县完成大春粮食作物栽种52.9万亩,占计划的99.8 %,同比增加0.6万亩。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全面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为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障全县粮食安全。今年以来,我县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开展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粮食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全县发放农资综合直补资金3013.78万元,惠及7.3万户种粮农户。粮食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为充分发挥良种在粮食生产中的增产作用,我县农业部门进一步加大良种推广力度,积极推广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全县共推广杂交玉米13.2 万亩,比上年增加1.9万亩;推广杂交水稻9.1万亩,比上年增加 0.4万亩;推广优质玉米、水稻和小麦等优质粮食品种种植27.6万亩,比上年增加 0.2万亩。全县粮食生产的良种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认真开展粮食高产技术试验示范,落实好各项粮食增产技术措施。为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粮食产量,在粮食生产中, 2009年以来,我县全力开展好玉米和大豆高产创建活动,已完成玉米高产创建核心区示范样板两片338亩,展示区样板示范两片2080亩,辐射带动玉米高产创建面积2.06万亩;完成冬、春大豆高产创建核心示范样板108亩,中心示范样板1057亩,辐射带动大豆高产创建面积11550亩,有力带动了优质粮食品种和高产技术的推广。同时,我县还全面落实好水稻旱育稀植、地膜覆盖栽培、多样性优化种植(间套种)、病虫鼠害防治、平衡施肥等粮食增产技术措施,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水平。我县把抓好科技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种粮作为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进一步加大了粮食生产的技术培训力度。全县采取专门培训、以会代训、召开现场培训会、举办科技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了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内容丰富的粮食生产技术培训。全县共开展粮食生产技术培训550期,培训农民45000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粮意识和本领,加快了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普及和应用。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我县今年的粮食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差。我县地处山区,农田水利、田间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粮食生产的需要。

  二是粮食生产投入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收入低,对粮食生产的投入远远低于其它发达省(市)或地区的县(市);另一方面,农资价格特别是化肥价格居高不下,农民购买农资困难,对粮食生产投入不足。

  三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粮食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应用较慢。由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已外出务工,在家务农者大多为老、弱、病、残劳动力,小学文化水平及文盲、半文盲居多,对粮食新品种、粮食生产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弱,影响了粮食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