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发展粮食生产

方城等地出现小麦收售两难问题

日期: 2009-06-19 09:58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方城县是传统小麦生产大县,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因今年麦收时节出现连阴雨天气,导致大面积小麦萌动出芽,达不到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规定的收购标准,出现了农民卖粮和粮食部门收粮两难的现象。

  据方城县粮食局业务科科长贾大峰介绍,方城县种植小麦近100万亩,萌动和发芽面积达到60%左右,出芽率平均30%左右,最高的超过了50%。该县古庄店乡古庄店村种植小麦2500亩,亩产360公斤,芽麦面积达到了90%,芽麦发芽率在50%左右。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出台的《200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规定,凡发芽和萌动的小麦,都为不完善粒。白麦和红麦、混合麦三级以上为标准品,要求不完善粒在8%以内。这些芽麦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群众手中的芽麦卖不出去心里很着急。古庄店村大石桥南组村民刘转印一家种了7.2亩小麦,总产达到2592公斤,全部为芽麦,出芽率超过了50%。他说,从种到收,仅花在种子、农药、化肥、犁地、播种、收割方面的费用就达到2190元。小麦卖不出去,吃又吃不完,这可咋整呢?

  据方城县粮食局局长张天成介绍,不单单是方城,包括方城县在内的河南省南阳市以及临近的驻马店、信阳、平顶山等市,也有小麦不同程度出现发芽和萌动,出现了收售两难的问题。他说,国家制定的收购预案是5月21日开始执行的,至今已有近一个月时间。往年这个时候,方城县的小麦收购总量已达到3000多万公斤,今年却1斤未收。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发芽率高的不符合标准,粮食收储部门不敢收,收了没办法处理;出芽率低的,仅仅是刚刚萌动,一般的农民看不出来,认为品质良好,而收储部门则认为品质已经下降,给的等级和价格比较低,群众难以接受。

  张天成分析,目前的收售两难现象属于初发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造成更大影响:

  一是农民的收入将下降。受灾地区往往是小麦主产区,一季小麦基本决定农民全年的粮食效益收入。今年小麦的较好收成又是在去冬今春抗旱浇麦的基础上取得的,农民群众为此增加了较大的生产成本。如果因小麦品质下降而拒收,将使农民的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二是党的惠农政策难以很好落实。农民到手的粮食若卖不出去,会导致其对党的惠农政策产生担心和质疑。

  三是会影响受灾地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按往年的收购总量,方城县为1.8亿公斤左右,价值在3.2亿元以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外出打工农民返乡重新从事农业生产,如果农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得不到社会认可,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更加困难。

  四是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受灾地区的粮食收购企业大多是中储粮公司的收储点或委托收购点,靠国家政策资金支撑,如果低于国家标准收购,企业自身无法消化这些粮食;如果亏赔收购,企业负担不了;如果拒收,则引起农民不满,将会引发购销矛盾,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

  通过走访当地农民群众、基层企业和相关部门,张天成建议:

  一、合理制定受灾地区的夏粮收购标准。上级党委、政府和粮食收购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相关部门应及时调整《200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对受灾地区采取符合实际的新标准。大体可按小麦出芽和萌动的比例来进行分类,并辅之以其他的相关指标。让农民能够把萌动发芽的小麦顺利售出,换为现金收入。

  二、科学确定收购价格。受灾小麦价格既要考虑与未受灾小麦价格的区别,也要考虑小麦品质与价格的关系,更要考虑农民的生产投入和农民的心理预期。综合平衡诸多方面因素,确定一个符合实际的价格。

  三、对受灾小麦专储专销。受灾小麦虽然与未受灾小麦质量有较大差别,作为食品粮其品质难以达标,但作为工业用粮或饲料粮仍然具有与正常小麦大体同等的作用。例如把这些小麦用于酿酒或者搞生物能源,都是合格原料。这就需要政府统一协调,搞好收购企业与加工企业的对接,使这部分粮食发挥出应有价值,达到农民、企业、财政三受益的目标。

  河南省方城县委宣传部 李超峰;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