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发展粮食生产

2009年江西早稻穗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日期: 2009-06-09 00:00 作者: 来源:江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2009年6月4日,省植保植检局邀请部分粮食主产区和省农科院植保专家以及气象局气象专家,在南昌就今年我省早稻穗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会商。会商结果如下:

  一、2009年早稻穗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根据今年我省早稻品种布局、前期早稻病虫发生情况、我省南部邻近省份“两迁”发生实况、病虫历史资料和6月份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今年我省早稻穗期主要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特别穗瘟暴发流行风险大,稻飞虱南部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局部偏重发生。具体如下:

  穗瘟: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重于去年,重于常年,南部重于北部,山区丘陵重于平原湖区,预计发生面积为15%左右。

  稻飞虱:南部偏重发生,北部中等发生,重于去年,似于常年,预计发生面积为50%左右。

  纹枯病:重发生,相似于去年,重于常年,发生面积为70%左右。

  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轻于去年,相似常年,预计发生面积为30-40%。

  螟虫:偏轻发生,轻于去年和常年,预计发生面积10%。其中,二化螟偏轻发生,南部和山区局部中等,三化螟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

  二、早稻穗期病虫发生趋势预测主要依据

  (一)早稻品种种植结构有利穗瘟暴发流行。一是今年我省早稻感病种植面积大,一般占30-50%,部分高达65%以上,明显高于常年和去年,特别是极易感病的南集3号等常规稻种植面积同比增加30%,达到19.6%。二是感病品种多,金优1176、金优039、金优402、金优463、优I402、中选181、两优287、德农88、淦鑫206、湘辐994、浙965、香两优68、丰两优1号、准两优02、T优15、D优77、中早11、先农3号、先农20号、荆楚优272等杂交稻品种。南集3号、禾盛10号、盛丰、湘早籼321、丰盛丝苗、9003等常规稻种植,均为感病重发品种。

  (二)苗期叶瘟发生较重。截止5月底,据41个县田间调查,信丰、泰和、万安、峡江、吉水、丰城、余江、高安、宜黄和金溪等赣中部地区叶瘟发生均较为严重。86.4%的县报告发生了叶瘟,发生叶瘟的县中有45.7%的县数出现了急性病斑,有22.8%的县数出现叶瘟为害坐蔸现象,平均病叶率为1.84-12.2%,省均同比增加36.4%,最高病叶高为11.6-94.5%,省均同比增加48.8%。吉水县黄桥镇沈塘村100亩南集3号,叶瘟发病面积超过60亩,并出现严重的坐蔸。

  (三)气候条件对穗瘟发生流行非常有利。据省气象部门预报,6月份全省降雨量多于去年同期,赣中、赣南略偏多,赣北略偏少,6月上旬前期、中旬前期、中旬末至下旬初、下旬后期有四次明显降雨过程,同比多一次,全省汛期结束期略偏晚,十分有利穗瘟爆发流行。

  (四)我省南部邻省 “两迁”害虫发生严重,穗期气候条件有利“两迁”害虫迁入为害。据各地灯测,截止5月31日,稻飞虱候虫量超过500只的时间同比早5-10天,4-5月份累计迁入量南多北少,如南部崇义、信丰、万安迁入虫量同比分别增加40%、35%、5%,北部波阳和广丰同比减少30%和15%,全省平均累计迁入量同比减少33%。稻纵卷叶螟迁入量南北部均少于去年同期,全省平均累计灯下蛾量同比减少90%。早稻苗期两迁害虫发生情况相似于年。但据农业部周报,我省南部邻省份“两迁”害虫发生严重,截至月27日,云南、广西中南部、广东西南沿海稻区稻飞虱百丛虫量在1000只以上,云南南部部分稻区田间虫量已达大发生指标,局部田块超过1万只,且有大量稻飞虱继续迁入,广西迁入量同比增加40%;贵州和广西南部部分稻区稻纵卷叶螟亩蛾量1000 – 2000只,贵州东部和北部、广西沿海和广东西南局部亩幼虫量近1万头。早稻穗期的6月份是我省稻飞虱和稻纵卷螟主迁入期,气象预报6月份我省降雨量和过程均偏多,非常有利于“两迁”害虫迁入为害。

  (五)纹枯病发生早,发病重。今年我省早稻苗期纹枯病发生时间同比早5-7天。截止5月底,吉安以南病丛率一般为8~15%,高的40~54%,病株率1~5%,高的12.9~25%,最高31.8%。景德镇、鹰潭等地病丛率一般为25%,最高达到60%,病株率一般为10—15%,严重田块达到40%以上,病丛率和病株率省均同比分别增加21.3%和28.7%。

  三、早稻穗期病虫害防治意见

  根据今年早稻穗期主要病虫呈偏重发生态势,穗瘟在中部、南部和山区暴发流行风险大、稻飞虱在南部、稻纵卷叶螟主降区,纹枯病较重等发生区域性强的特点,结合穗期降雨过程多、施药防治难度较大以及前两年穗期病虫发生轻,特别是穗瘟发生相对较轻,容易产生麻痹思想而疏于预防等实际情况,2009年早稻穗期病虫防控应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传,克服麻痹思想。今年早稻前期叶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螟虫发生较为平稳,为害较轻,近几年早稻穗期病虫发生又不重,特别是穗瘟没有大范围内暴发流行。因此,不但农户易产生今年早稻穗期病虫害发生轻错误观念,防治上掉以轻心,而且部分农技人员甚至领导极易产生麻痹思想和轻敌情绪,疏于防治,特别是预防。各地要针对上述麻痹大意和轻敌情绪,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加强今年早稻穗期病虫发生的严重性、穗瘟发生前隐蔽性、发生后的灾害性和破口期喷药预防的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觉性搞好早稻穗期以穗瘟为主的病虫预防工作地主动性,克服麻痹思想,做到粮食丰收不到手,防治警惕不放松。

  二、加强穗期病虫的监测预警工作。根据今年我省早稻穗期病虫发生偏重、穗瘟暴发流行风险大、病虫发生区域性强的特点,各地要按照监测系统、预警准确、发布及时和指导科学的要求,增加田间监测的密度和预警发布的频度,加强早稻穗期监测预警工作,做到早预报、早发布、早宣传、早预防,为政府组织防治当好参谋,为农户搞好防治做好服务,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病虫灾害的损失。

  三、抓住重点,做好防治分类指导工作。鉴于今年我省各地早稻穗期病虫发生种类和地域差异性较大,各地要因地制宜,切实加强重点病虫、重点时期、重点区域和重点防控技术的植保公共服务。一是要牢牢抓住早稻破口抽穗初期的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重点抓好穗瘟和稻飞虱的预防与控制。在破口抽穗初期抢晴天或雨后,打好以预防穗瘟和稻飞虱为主的混合保穗药,兼治纹枯病。要分类指导农户搞好穗期病虫的预防工作,山区丘陵重点预防穗瘟,南部稻区重点预防稻飞虱,在稻纵卷叶螟二代主降区要及时施药防治稻纵卷叶螟。二是指导农户科学使用高效低毒对路化学农药防控病虫害:即三环唑和稻瘟灵预防稻瘟病;噻嗪酮、噻虫嗪、吡蚜酮和吡虫啉防治稻飞虱;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氯虫苯甲酰胺、三唑磷和丁烯氯虫腈防治二化螟。大力推广氮酮、有机硅等农药增效剂,提高穗瘟和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

  四、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水平和应急防治能力。各地要按照“一二三三”的总体要求,通过经费补助、技术援助、物资资助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促进本地专业化防治面积上规模、防治能力上水平、防治效益上台阶,整体提升我省病虫灾害防控水平和应急防治能力,在粮食高产示范片和病虫害综合示范展示区,力争专业化防治全覆盖。在没有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地方,要积极组织农户以村组为单位,进行统防统治,坚持专业防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力争早稻穗期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全面控制重大病虫的发生为害,确保早稻丰产丰收。(省植保植检局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