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发展粮食生产

临汾市小麦秋播措施实质量好

日期: 2008-11-10 00:00 作者: 来源:山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临汾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今年的小麦秋播生产中,狠抓了良种良法配套及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全市的秋耕生产进展顺利。据统计,全市小麦总播种面积达370.14万亩,比上年的368.4万亩增1.6万亩。其中水地122.5万亩,旱地247.64万亩。当前,无论是旱地还是水地,小麦苗情长势良好。全市小麦秋播速度快、质量好,为2009年的小麦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领导重视,组织充分。在小麦播种期间,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李政文,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罗清宇,副市长赵建民等领导相继深入小麦主产区开展调研,从抓粮食安全的高度督促检查小麦播种工作,并要求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小麦播种工作。市农业局专门制定了2009年小麦播种工作意见,组织人员认真落实小麦播种面积,协调播种各项事宜。农机部门组织了万余台农机大战“三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22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近200万亩,水地回茬田玉米收获秸秆直接粉碎还田面积约40万亩,大大缩短了水地小麦播种时间。广大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农户、农田开展小麦播种技术培训达1000余次,累计培训20余万人次,有效指导了全市小麦播种工作。

  2、紧抓良墒,适期播种。今年我市遭遇了严重的旱灾,7、8、9三个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仅208.8mm,比上年的331.1mm减少了122.3mm,较历年同期少86mm,底墒明显不足,对小麦播种构成了严重威胁。但9月7日—9月9日、9月22日—10月4日,全市连续普降几场好雨,补充了浅层墒情,满足了小麦发芽出苗和苗期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从而保证了播种进度和质量。各地紧紧抓住播前有效降雨,大面积推广机械化播种技术,抢墒适时播种,保质保量播种。近几年来我市小麦主产区常处于“暖秋”、“暖冬”气候状态,适当推迟播种期是应对“暖秋”、“暖冬”气候最好方法。从今年播种看,平川地区近300万亩小麦播期集中在9月25日至10月10日,属最佳播种期范围。

  3、惠农政策,落实万家。今年,我市承担国家、省小麦良种和小麦良种基地补贴面积241万亩,其中,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209万亩,省良种补贴32万亩,良繁基地6.1万亩,全部落实到位,全市种子统供面积大幅提高。同时,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补贴政策,今年落实小麦和农业生产资料补贴面积达360.54万亩,补贴资金达61元/亩。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落实、粮食价格的稳定提高大大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增加。

  4、防虫治病,综合治理。针对近年来小麦腥黑穗病逐年加重的态势,市农业局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小麦种子检疫工作的通知》和《2009年小麦腥黑穗病发生危害预警》文件,要求各地紧紧抓住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控制病害发生。杨志威局长专门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带菌种子处理问题,安排大田统防工作。全市植保部门从7月份开始严把小麦种子检疫关、发布腥黑穗病发生预警、开展小麦种子包衣和播期病虫防治技术培训等工作。病害重发区的乡宁、洪洞、襄汾等县农业局购买专用药济五氯硝基苯杀菌剂31吨,随种子无偿配送用于种子药剂处理;浮山、尧都、侯马、翼城等县、区供种企业对带菌种子进行了药剂包衣无害化处理措施;市植保站还专门购置杀菌剂2吨,分发到各县,用于全市的小麦腥黑穗病防治示范,收到较好效果。

  5、良种良法,优化配套。今年小麦播种期间,各级各部门大力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优质小麦品种、秸秆还田、药剂拌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免耕播种、半精量播种、机播、沟播、氮肥后移、保护性耕作等先进实用技术,确保了小麦的全苗壮苗。同时,全市种子统供面积达247.1万亩,无论山区还是平川,旱地还是水地,优种覆盖率达99%以上,保证了良法良种的优化配套。

  6、综合执法,保驾护航。针对秋耕生产,全市农业综合执法部门从8月下旬开始,就在辖区内开展了一次拉网式农资打假专项排查行动,共查获各类农资50366.64公斤,其中种子470公斤,肥料49650公斤,农药246.64公斤,立案查处19起,检查企业357个,整顿市场40个,出动执法人员768人次,印发资料2.2万份,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确保了秋耕生产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