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发展粮食生产

栽培技术革新提升五常稻米品质

日期: 2008-10-31 14:59 作者: 张杰 金晓峰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金秋时节,黑龙江省五常市水稻开始大面积收割,辛勤劳作的农民们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据五常市农委等部门估测,今年该市水稻品质、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五常稻米产业正向黑龙江省稻米加工主要基地、北方稻米集散中心迈进。

  科技让五常大米增产。五常水稻种植面积近170万亩。近年来,五常市把提高科技贡献率作为增加水稻产量的突破口。他们向农户发放了《五常市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五常市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模式图》,在水稻品种选育、育苗方式、栽培模式和灌溉措施四个方面进行创新。以“两早(早扣棚、早育苗)、两稀(稀播、稀植)、两晒(在有效分蘖末期和抽穗前期两次晒田)、两防(防治稻瘟病和防治二化螟)”为主,全面实施稀植、超稀植技术规程。围绕水稻标准化生产搞好全员培训,全市年累计培训农户18万人次。针对去年“稻花香2号”表现较好,今年农民可能大面积种植的情况,下发了《致全市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向农民说明“稻花香2号”成熟期长,要因地施种,盲目种植和越区种植有可能出现危险和损失,并请育种专家田永太在电视上就“稻花香2号”的特点和种植技术要求等进行了专题讲座。今年52岁的王庆有是五常市杜家镇半截河子村的一个普通农户,王庆有种的7亩水田地从去年起都换成了新品种“稻花香2号”,他粗略估计一下,和去年相比,今年水稻的产量要增加一成以上,收入增加七八千元。他说:“这样的好年头,好收成,当然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农业生产的好技术。”

  五常成功研究出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和大棚钵体育苗机械摆栽技术,被日本专家誉为同纬度地区最先进的栽培技术。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对农民建设大棚给予补助,推广标准化大棚5000栋。并结合国家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在民乐乡、志广乡、龙凤山乡、五常镇建立了四个高产创建核心区7500亩,万亩展示区四个4.3万亩,推广辐射区120万亩,核心区水稻单产750公斤,展示区水稻单产700公斤,辐射区水稻单产667公斤。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为水稻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种植生态稻、有机稻,让人们吃上安全、放心的五常大米,是五常市稻米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五常市森林植被覆盖率在70%以上,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全市有机水稻面积发展到4.5万亩,辐射带动有机水稻基地面积20万亩。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力求提升农作物品质。当地政府大力扶持葵花阳光米业、中良美裕公司等水稻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高品质水稻产业的实力,增强其牵动力。

  为了让有机稻米拥有更好的生长环境,五常市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2008年共完成造林33000亩。打造生态农业,已成为五常市农业生产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