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三增”彰显山东小麦增产潜力
“没想到创了小麦单产纪录。”近日,山东省平度市农民王华强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专家带着仪器来实打,拿着磅一过,得出亩产726.1公斤。”
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培泉坦陈:“今年夏粮实现了两个‘三增’:市市增、县县增、乡乡增,平原增、丘陵增、山区增,这在山东粮食生产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
“今年麦子不错,亩产超千斤”
记者到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刘营村采访,碰上王云成正往玉米地里喷除草剂。他乐呵呵地说:“今年麦子不错。18亩小麦,打了近1万公斤,亩产超千斤。”2006年,王云成租了13亩多地,加上自家的5亩,一共18亩,去年秋天全部种了麦子。“现在种地与过去不一样了,种收都是机械化,加上国家有那么多种粮补贴,大伙儿种地热情很高,俺村980亩地没有一分闲田。”
据山东农业厅介绍,山东今年小麦收获面积为5050万亩,其中优质小麦达4000万亩,约占总面积的79.2%;新增小麦面积70万亩,占全国新增的78%;小麦单产390公斤,比上年增加14公斤;总产达197亿公斤,增产9.5亿公斤,占全国夏粮增幅的36%。
据农业厅调查,山东17个市小麦全部实现增产,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增加;单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总产创近9年来新高。
“好种好法好地打出好粮食”
山东著名小麦专家赵君实认为:“好种、好法、好地,才能打出好粮食,山东自主培育的小麦系列良种在小麦增产中功不可没。”
赵君实介绍,仅“济麦20号”一个品种,山东种植面积即达1000多万亩。济麦系列品种在山东年推广达2350万亩,约占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近60%,成为山东推广面积最大的主导系列品种。
据调查,山东所有高产田全部是优良品种,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统一供种率达78%。
耕地在减少,粮食需求在增加,增产靠什么?王培泉坦陈:“只有走科技增粮这条路。”去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重大农业应用技术创新课题和省级农业推广技术项目;今年,重点推介发布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等5项小麦主推技术。
地还是那块地,但是地的“质量”变了。近几年,山东通过农作物保护性耕作栽培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秸秆还田的力度,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为小麦增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培泉表示,今年山东夏粮丰收并非偶然,他算了算近几年山东对农业的投入。仅今年,山东共落实各种种粮补贴60.45亿元,比上年增加28.76亿元;同时,今年省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达到145.4亿元,比上年增加26.8%;省财政投资重点进一步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加大了25处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80处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力争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新改造中低产田180万亩以上;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一大批科技开发工程。
“小麦增产潜力依然很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部小麦专家组组长、山东农大教授于振文认为,除优良的品种外,配套技术是小麦高产的关键。近两年山东大力推广的小麦适当晚播、精播半精播和氮肥后移、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其效应在生产中已显现出来;目前,山东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都具备500公斤以上的高产潜力,济麦22、山农15、汶农6等6个品种在今年高产创建实打验收中,都表现出了亩产700公斤以上的高产潜力。
山东为了让粮食生产“三条底线”更牢固,即基本农田不低于80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亿亩、粮食总产不低于700亿斤,今年山东全面启动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从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实际测产验收结果看,省里重点抓的12个高产示范县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694.98公斤,示范片平均亩产634.14公斤,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600.05公斤。
于振文院士认为:“从各种增产因素分析,只要技术过关、措施到位,小麦增产潜力依然很大,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等措施,山东建成大规模的高产田或超高产田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提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