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50万亩早稻全面丰收 实现总产超22.8万吨
连续四年跻身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的泰和,今年早稻产量再创新高,全县57.73万亩早稻,平均单产395公斤,比上年增加30公斤,实现总产22.8万吨,比上年增加2.5万吨,增长11.1%。
泰和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该县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并把粮食生产列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了县、乡、村领导挂点包干工作责任制,通过一级抓一级,使全县上下形成人人抓粮食生产工作的格局。
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良好发展势头,该县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实行登记造册,张榜公布,确保整个资金的发放公开、公平、公正,并采取“一卡通”的办法及时发放到粮农手中。同时,制订了相关的激励措施,一方面在资金投入上重点向粮食生产倾斜,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金融部门今年年初优先安排农村小额贷款1.3亿元,解决了部分贫困农户的生产资金难题。另一方面,在稳定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依法进行土地流转,鼓励实行粮食规模化生产,在全县培育50亩以上大户100多户,其中百亩以上种粮大户12户。在农民种粮积极性十分高涨的情况下,该县整合各方力量,投资2000多万元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工程,同时采取单改双、旱改水、开挖抗旱机井、改善水利设施等举措,拓宽粮食生产空间,确保新增面积的落实。
在稳定和扩大粮食播面的同时,泰和以创建粮食高产示范县项目为主抓手,着力在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单产上做文章,一方面,抓好良种推介进村入户工程,通过实地试验、示范、精心筛选出淦鑫203、金优463、田两优66、株两优02等10多个优质早稻良种推荐给农民,并在沙村、冠朝、塘洲、苏溪、马市等产粮大镇建立了优质早稻生产基地,培育良种科技示范户1225户。通过示范引导,全县早稻优质良种覆盖面达到95%以上。另一方面,从建立县级首席专家制度、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责任制、乡级专业技术人员责任制三级技术服务责任体系入手,狠抓“一增四推”(增加穗数、推广轻型高产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关键措施的落实,做到县有万亩高产示范片,乡有千亩高产示范区,村有百亩示范点,通过集成高产栽培模式,示范带动区域平衡增产。
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效益,实现粮农与粮企“双赢”,该县实行水稻向订单粮食延伸,今年年初,粮食存储企业与全县7.5万户农户签订了70万亩的早、晚优质稻订单,承诺在确保执行国家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实行订单粮食品种及优质稻加价收购。同时充分利用白凤米业有限公司现有的粮食加工生产线,根据市场需求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改进工艺,增加了小包装、免淘米、配制米、营养米,形成系列产品。在营销上对接市场,健全网络,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粮食主销区与大户“联姻”,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体,使粮食生产呈现出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良好态势。(吉安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