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发展粮食生产

张家界市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

日期: 2008-04-23 00:00 作者: 来源:湖南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事关改革发展、政治社会稳定的大局。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以及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强化责任目标,狠抓措施到位,目前全市春耕和粮食生产形势发展较好。

  一、当前农业生产形势

  张家界市农业和粮食生产,一直以来处于生产水平不高,当年当地产不足需,靠调入补充维持平衡状态。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和省政府惠农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我市农业生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1、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去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188万亩,产量61.9万吨为历史最高,单产329.2公斤。其中稻谷77.37万亩,总产33.6万吨,单产434.3公斤;玉米36.32万亩,总产11.9万吨,单产326.85公斤;杂粮74.35万亩,总产16.44万吨,单产221.1公斤。全市人均粮食占有量381.2公斤,粮食自给率95.3%,每年要从外地调进粮食3万吨左右。2008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2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保证200万亩(水稻80万亩,旱粮120万亩),总产62万吨以上。目前,各区县粮食生产任务已分解到位,春播作物生产较往年相比都有恢复性增长。

  2、春耕生产来势较好。针对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今年我市春耕生产做到了早计划、早布置、早行动,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春耕备耕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行动,组织劳务输出,发展畜禽渔养殖,扩大商品蔬菜种植,狠抓滞销柑桔销售,通过抓生产来弥补冰冻损失。今年,市财政局与市农业局共发放农业抗灾救灾资金930万元,重点支持柑桔、蔬菜、茶叶、油菜恢复生产,主要补助购买种子、种苗及修复农业生产设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冰冻灾后恢复重建。到4月中旬,全市已经完成灾后农作物补种11万亩,其中蔬菜6.6万亩,大棚等设施0.4万亩已全部修复。灾后田间管理227.8万亩,其中病虫害防治68.4万亩,施肥66.1万亩,中耕除草42.6万亩。据农情统计,目前全市已播种玉米36.3万亩,育中稻秧48.5万亩,种蔬菜18万亩,种植其它作物12.45万亩。按照省农业厅部署的粮食高产创建年活动安排,永定、慈利、桑植三县区示范片均已落实。慈利县、桑植县万亩杂交玉米高产示范片主要示范品种为洛玉1号、临奥1号、三北二号、蠡玉1682,3月31日前已全部播种,目前95%的已齐苗,叶龄为1.5-3.5。

  3、动物防疫形势良好。今年进一步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市、县、乡镇层层签订了防疫工作责任状。春防期间坚持24小时值班,明确专人负责,确保信息畅通,监测到位。动物防疫经费得以保障,今年市级预算经费145万元,比去年增加10万元,全市用于防疫的工作经费达到320万元。春防工作自2月23日开始,至4月18日任务基本完成,4月底能完成各类免疫的扫尾工作。猪蓝耳病、狂犬病免疫密度达100%,稳定了口啼疫、禽流感、猪瘟疫免疫密度。全市畜牧水产部门加大对流通、屠宰、市场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贩卖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不法行为。

  二、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

  1、强化责任目标到位。市、区县均已成立了以市、县区长为组长的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党政一、二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涉农部门、乡镇干部全力抓的工作责任制。为了实施好高产示范片,各县区还成立了高产示范专家指导组,确保粮食生产任务全面完成。

  2、迅速召开春耕生产现场会。4月16日至17日,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粮食和农业春耕生产巡回现场会,市农办、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机局负责人和各区县主管农业的副区县长、农办主任、农业局局长、粮油站站长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参观了永定区教字垭镇、桥头乡,桑植县樵子湾乡、洪家关乡,慈利县通津铺镇、长峪铺村等农业生产现场,极大地促进了春耕生产的快速发展。会后,各区县政府均已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粮食生产工作。区县农业局在重点乡镇分别组织召开玉米、水稻生产现场会,动员并指导广大农户抓住晴好天气,抢耕抢播。

  3、狠抓督办确保落实。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成立粮食生产工作督查组,不定期地对落实粮食生产任务等情况进行督查。市政府要求区县政府及其农业部门当前必须抓好5项督办工作:①督办落实好制止耕地抛荒;②督办落实好中央惠农政策的宣传落实;③督办落实好粮食生产高产示范片建设;④督办落实以粮食为主产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⑤督办落实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并要求每10天向市农业局上报一次进度和情况。对因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到位、未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地方,要予以通报批评。目前,督查组已第三次分赴区县乡镇,检查区县、乡镇干部、农技干部是否下到生产一线指导、帮助农民,用严格的责任制度、奖罚制度、考核制度来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4、组织落实高产示范。根据省农业厅的安排,市农业局制定了《张家界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实施方案》,并落实了永定区万亩杂交中稻高产示范片、慈利县和桑植县万亩杂交玉米高产示范片创建活动。按照定地点、定目标、定人员、定责任和定农户的“五定”要求,明确把高产创建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中心工作。区县政府农业领导亲自挂帅建立一个千亩水稻和玉米高产示范片,每个产粮乡镇建立一个百亩以上的粮食生产示范片。核心示范区统一提供良种、地膜并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永定区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涉及教字垭镇22个村,3500余农户,示范品种为扬两优6号、Y两优1号,平均亩产达600公斤以上。目前示范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三个统一”,即由区农业局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技术,由张家界祥年环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高于市场价15%的价格统一收购。慈利县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安排在通津铺等乡镇,县农业局已成立实施指导小组,3月19日召开了各村村支两委主干动员大会,并编印下发了10000份玉米高产技术资料分发到示范区农户手中。桑植县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分布在洪家关等9个乡镇,目前已举办培训班12次,实现了技术入户率100%。目前玉米苗情长势良好。

  5、狠抓粮食标准化生产。为全面推进全市粮食标准化生产,市农业局将今年粮食生产标准化基地建设列入了全市重点农业工作实施责任目标考核奖励范围,大力发展“一地一品”、推行企业连基地、带农户、专业组织和标准(品牌)的模式。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合理、有序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推进耕地适度向规模种植大户流转。粮食标准化种植生产,责任到企业、到作物品种、到地块、到责任人、到档案台帐。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同时,注重农业机械化发展,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力。永定区桥头乡高峰村人刘继才就是水稻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大户, 2007年种植62亩水稻,添置小型联合收割机一台,背负式喷雾器4台,当年共产水稻2.63万公斤,产值4.5万元,包括冬季的油菜, 2007年种田总收入5.5万元,扣除成本亩均纯收入420元,纯收入3.1万元。今年租了123亩稻田,全部种上两优六号、Y两优一号两个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力争年产稻谷5.5万公斤,创总收入10万元,纯收入5万元。为鼓励该大户发展粮食生产,永定区农业局为其提供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永定区农机局为其赠送了一台插秧机和一台农用车。

  6、全力制止耕地抛荒。按照省委、省政府确保耕地不抛荒的工作要求,今年,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各县区政府与各乡镇也分别签订“确保耕地不抛荒稳步发展种植业生产工作”责任书”,明确凡连片抛荒5亩以上的乡镇,连片抛荒10亩以上的区县都视为不合格,实施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不达标的追究责任。

  7、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入春以来,市、区县农业局已组织千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一方面突出柑桔、蔬菜、油菜、生猪等重点救灾产业,面对面地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灾后恢复生产的关键技术。一方面突出粮食生产,结合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授课、农资服务,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群众做好春播春管技术指导。同时,多方组织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满足农民春耕生产需要。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提高种粮农民素质。

  8、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入春以来,就农资涨价及货源紧缺问题,市政府领导几次召开会议协调价格和调运。市县区农业局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重点是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违法违规行为,收到较好效果。据统计,全市共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8次,出动执法人员15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店铺215个、农贸市场6个,查处没收假冒伪劣农资产品60多件,有效地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耕地质量下降,对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造成极大影响。建市20年,全市增加人口18.6万人,累计减少耕地62万多亩(退耕还林53万亩,水库占地5~8万亩,交通占地1万多亩,城镇占地1万多亩,洪灾冲毁耕地2万亩),人均减少0.38亩。连年耕种的耕地质量严重下降,全市一类良田只占19%,中低产田土占81%。据监测,基本农田19%的有机质很低,34%的缺钾,47%的缺磷。元素比例失调,耕作层面变浅,理化性状变差,基础地力逐年下降。过去生产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而现在秸杆返田还地施肥技术被化肥所代替,导致耕层结构破坏,病虫害加重,产品质量下降。

  2、农技推广服务严重缺乏。由于体制原因,全市农技队伍仍处于“网破、线断、人散”局面尚没有改变,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浮在县级上,技术变成“没根的浮萍”,扎不下去,到不了农民群众中。

  3、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中央的各种补贴被农资涨价所抵消,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发挥。一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尿素由1.4元/公斤上涨到2.4—2.6元/公斤,工日价已涨到60元左右。

  4、农资储备不足,农村劳动力缺乏。目前我市农资供应货源还有一定数量缺口。由于没有骨干企业支撑,只有靠社会市场化经营解决。少数 商家在无法预测市场行情的情况下,处于观望心态,谨慎投资,致使部分品种存量不足。农村生产劳动力不足已成为目前农村极大问题。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加入到打工大军中,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大多是妇女、老人。生产劳动力无论数量和质量都严重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下降。

  四、几点建议

  1、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成本,实施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党政领导、农业部门、农技人员都认识到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紧迫性,都想改而又怕改。改革必须付出成本,推进改革就需要落实上岗人员及退休、提前离岗退养人员的工资及相关待遇,落实竞岗落聘分流人员一次性退职金及相关费用,再加上正常欠发、欠缴的工资、保险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债务,县乡财政非常紧张。解决这个难题,寄希望于国家实施财政转移支付。

  2、请求重视扶持张家界市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我市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长期产不足需,要满足自产自给,需要提高地力,提高种植的科技含量,所有这些均需要投入。请求省政府和省农业厅加大对我市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资金项目支持力度,以不拖全省的后腿。

  3、建议从政策上研究扶持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解决土地规模经营生产、财政投入补贴、农技队伍服务到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