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水稻种植情况的调研
为进一步推进全盟水稻种植业规模化生产,扩大其优质品种的种植范围,进而提高我盟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水稻产业化进程,我们几位同志,对全盟主要旗县市及乡镇苏木,就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报告如下:
一、全盟水稻种植业的基本现状
据调查,2007年全盟共种植水稻面积40万亩,其中科右中旗1.8万亩地,突泉0.4万亩,科右前旗11.31万亩,扎赉特旗20.39万亩(含保安沼地区)。据有关资料记载,98年以前我盟水稻种植面积曾达到过58万亩,由此可见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在水稻品种方面,目前在全盟水稻种植区种植品种大约有44个之多,其中国家级优质米的品种占26个,占现有品种的59%,占种植面积55%以上。
二、全盟水稻种植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盟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98年以前全盟已达58万亩,因98年大水部分稻田被冲,水利枢纽被毁,失去调节分水功能;盟内又连年干旱,地上水源匮乏,渠系工程跑、漏水现象严重,使有效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分水调配不够科学合理,伤害农民种稻积极性。
2、水田建设投入偏小,直接制约了我盟水稻规模化生产,我盟近年来在水利建设方面投资额度与历史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大,但多数用于建设水库、水库加固及人畜饮水工程等方面,而用于水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有限的。
3、水稻品种多、乱、杂,种植面积零散,优质米种植面积不集中,每一个优质米品种的种植均没有达到足够面积,这就对厂家的收购及农民销售都带来一定难度,这种状况对实施统一区域品种布局、实施品牌战略均有较大影响。
三、几点建议
我盟境内有四大水系,水资源颇为丰富,各水系流域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大,均属北方一季粳稻区,开发种植水稻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稻种植区≥10℃年积温2200-3100℃,无霜期105-130天,日照时数为2580-312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8-70%。特别是我盟洮儿河、归流河、淖尔河、霍林河流域上游的稻区工矿企业少,植被覆盖率高、环境无染污,水源较充沛、昼夜温差大,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在我盟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其一,我盟种稻历史悠久,大多数农民具有种稻经验,只要稍加指导,农民的种稻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其二,充分利用盟内几大水系,合理规划,有步骤地实施水田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使我盟水稻面积稳定在50万亩、发展到70万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其三,水稻是我盟五大粮食作物之一,既是单产第一、总产第二的重要粮食作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米袋子”工程的支柱,因此,就我盟水稻种植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引导,提高认识,努力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各地党委政府应站在促进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高度,按照农村经济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在水源允许的条件下,扩大水田面积,主栽品种、栽培技术等方面提出要求,加强引导,着力解决水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使水稻种植业成为我盟农业经济中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
2、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尽快恢复被毁水利枢纽工程。实践证明,要想实现种植业的稳定发展,没有丰富的水源条件和良好的水利基础设施就无从谈起,望各地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
3、建议有关部门,在用水期,对有关流域的管理和要统筹兼顾、不可舍一的原则,采取科学的办法制定分水调配方案,避免下游农民种稻出现用水困难。
4、为提高我盟水稻品种质量及产业化水平,要做好现有水稻种植区的规划,即品种布局区域化,种植面积规模化,生产管理标准化,稻谷加工产业化,产品注册品牌化,稻米品种系列化,成品包装精品化、销售网络区外化,从而使我盟水稻产业向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绿色农业、精品农业方向快速发展。
5、各积温带尽量统一优质品种,这样既有利于充分利用日照和积温,提高米质,增加产量,又有利于与加工企业搞订单农业,进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稻积极性。
6、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要尽快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切实建立健全“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分配机制,妥善处理好产、加、销三者的利益关系,并通过各种形式组建农村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规范运作方式,最终使其成为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经济利益共同体。
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