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发展粮食生产

辽宁鞍山岫岩节约型农业粮谷作物连年增产

日期: 2007-04-18 00:00 作者: 吴庚秀 金荣生 来源:辽宁金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连日来,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很多庄户人家忙活的事情与别处不同,他们有的在承包的山林中或果园里清场整地,准备间作粮谷作物;有的在忙着打吊炕,用来节约烧柴;还有的在清洗和购买塑料薄膜,打算在承包田里搞地膜覆盖。据了解,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岫岩一些地方普遍兴起了节约型农业,在土地面积未增的情况下,粮谷作物连年增产。

  岫岩是山区农业县,全县现有耕地83万亩,40多万农业人口人均不足2亩,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从2000年起,岫岩农业主管部门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农民把“三棚”从土地上迁移出去,改建在改造后的河滩上或山沟里。依照这个办法,到2005年,全县2/3多的“三棚”被挪移,腾出土地1.5万余亩,增产粮食600多万公斤。尝到甜头的农民们自觉节约用地的意识也明显增强,近几年,许多农家都在承包的山林中、果园里清场整地,间作粮谷作物,或运用“袋种”法,将所栽种的花生、鲜菜等置于墙头和房顶,这样一来,全县又节约土地3万亩左右,增收2000多万元。

  进入新世纪以来,岫岩县各级部门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护山保山、封山育林,从根本上护住青山。他们在节柴上动了不少脑筋,千方百计寻找替代能源。经过不懈努力,到2006年,共建成农家沼气池6000多座,可节柴7万多吨,使10余万亩山林免遭砍伐,使得县内的刺楸、红桦、枫、紫椴等珍贵树种生长成材。山林的繁茂,还招来了野猪、狼、熊、金雕、东北小鲵、飞狐、大凤蝶等野兽珍禽。

  岫岩境内有大小河溪500余条。由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遭遇大旱,河溪几近干涸,地下水也挥发殆尽,粮谷作物大幅减产。从此,岫岩的干部群众警觉起来。他们先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到目前仅筑建河坝就达980余公里。又有计划地推行节水型农业项目,到2006年,全县实施水稻旱种近20万亩,推广节水型温室棚菜8万余亩,以板栗为主的耐旱林果苗木栽植26万多亩,同时死封山林80余万亩。这些农业项目使岫岩地区60%以上的土地成了既能御洪更能抗旱的“双保田”。另外,该县山区大小数千个农家小果园也大多在空隙地表上覆盖稻草之类,用于防止水土流失。

  (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