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发展粮食生产

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日期: 2007-01-23 00:00 作者: 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从2006年12月23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传来喜讯,台儿庄区首获殊荣,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这是继滕州市后枣庄市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区(市);滕州市西岗镇大屯村的崔运才也同时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2003年以来,枣庄市先后有滕州市(连续三年)、台儿庄区共四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后,五个区(市)的9位农民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1人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2006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94.65 万亩,粮食总产179.76万吨,总产创1998年以来新高,粮食生产进入持续增长阶段。

  近年来,枣庄市各级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品种搭配、品质结构不断趋于优化,粮食播种面积、产量连续稳定上升,粮食综合生产水平不断攀高。台儿庄区耕地面积48万亩,总人口29.5万,人均占有耕地1.7亩,位居全省之首。2006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72万亩,总产33万吨,三年来粮食播种面积分别增长5.0%、3.2%、10.8%,总产分别增长8.9%、11.9%和10.0%,全区优质专用粮所占比率达60.7%,粮食良种推广率达98.3%。总的看,全市粮食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粮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持续高涨,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产量再创新高。2006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8.21 万亩,增长4.8 %;粮食总产增加20.11万吨,增长12.6 %。小麦单产达到431公斤,增长2.6%,连续第三年在全省排在第1位。其中夏粮面积209.52万亩,增加9.76万亩,增长4.9%,总产90.37万吨,增加6.47万吨,增长7.7%;秋粮面积185.12万亩,增加8.44万亩,增长4.8%,总产量89.39万吨,增加13.63万吨,增长18%。

  二是粮食种植效益持续增加。实施良种补贴,通过提供优质优价的良种,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有效提高了单产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粮食品质和价格,从而增加了种植效益,枣庄市良种补贴项目区每亩小麦种植收益比非项目区增加70元左右。在继续实施原有7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任务的基础上,去年又新增加了10万亩的优质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共落实补贴资金800万元,有力促进了粮食优质高效生产。去年全市优质小麦面积达到140万亩,占全市小麦总面积的66.8%,优质率较上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优质专用玉米达到27万亩。同时,良种补贴项目区实现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有力地促进了订单销售,粮食总订单面积达到135万亩,较上年增加11万亩,增长8.9%。

  三是农业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继续大力开展“科教兴农年”活动,启动实施了“科技入户工程”,巩固完善“两园”建设,推广良种繁育技术40余万亩,强化田间技术指导,促进了粮食优质高效生产。全面推广小麦生产的多熟化、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和产业化“五化”技术,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无公害施肥和生物制剂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去年全市共推广立体种植110万亩,设施栽培90万亩,农作物病虫害规范化防治900万亩次,平衡配方施肥400万亩次,秸秆还田200万亩次,农业科技推广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54%。(枣庄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