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发展粮食生产

粮食补贴直接发到农民手中

日期: 2007-01-09 16:22 作者: 贺斌 来源:中国财经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对亿万中国农民来说,2004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那一年,国家不但减免了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还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6亿多农民从这项政策中尝到甜头。在此基础上,2006年中央财政又安排120亿元补贴资金,用于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

  从减免农业税到粮食直补,再到综合直补,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凸现了本届财政部党组财政支农工作思路。

  粮食直补:补到农民心坎里

  “长期以来,我国的粮食补贴一直补贴在流通环节,国有粮食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财政补贴国有粮食企业。”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说,这种方式对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补贴环节多,农民利益难以得到充分保护,补贴资金消耗在中间环节,降低了补贴效率。

  从2000年开始,财政部着手研究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并提出将补贴在粮食流通环节的粮食风险基金拿出一部分直接补贴给种粮农民、建立粮食直补制度的初步设想。2001年,国务院下发28号文件,同意财政部的试点方案。在随后的2002年和2003年,安徽、吉林、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内蒙、江西、河北等粮食主产区开始了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2003年10月28日,国务院决定,从200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要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不少于100亿元的资金,主要用于对主产区种粮农民的补贴。就这样,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财政支农政策在全国范围推开。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粮食主产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补贴,其他省份在本省的粮食主产县进行补贴。财政部党组对粮食直补工作高度重视,在从各省粮食风险基金中优先安排直补资金的同时,出台了解决国有粮食企业“三老”问题、推进企业改革的配套政策,积极推进粮食市场化改革。

  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30个省(区、市)实施了粮食直补,2004年安排补贴资金116亿元,2005年安排补贴资金132亿元,2006年安排补贴资金142亿元。农民对这项政策非常欢迎。

  有关专家评价说,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至少带来三大积极效应:首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其次,促进了粮食企业改革的“倒逼机制”。近年来各地积极处理老粮、认真清理老账、妥善安置老人,国有企业的“三老”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为粮食企业轻装上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初步腾出了“三老”包袱占压的粮食风险基金,使其基本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市场化改革的“倒逼”机制,还促进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部分省份的国有粮食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

  综合直补:想农民之所想

  如果说粮食直补改变了长期以来沿用的间接补贴方式,创新了国家支持农业发展机制的话,那么2006年实施的农资综合直补,则是在现行粮食直补制度的基础上,对种粮农民实施财政补贴制度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介绍说,党中央、国务院对保护好农民利益、稳定农民种粮收益工作一直非常关注和重视。2006年国家对农用柴油统一调价后,农民种粮成本支出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收益。基于对农民利益的保护,财政部决定对种粮农民柴油调价增支给予补贴。后来考虑到影响农民种粮成本增支的因素很多,如果只考虑柴油调价增支因素,不考虑化肥、农药、农膜等其他农资价格变动增加农民种粮成本的因素,种粮农民的利益也得不到有效保护。而且由于种粮农民分散,补贴面积较大,仅对此次柴油调价补贴,不仅补贴金额小,将来还可能出现柴油、化肥等农资价格变动单项补贴的做法,既加大基层工作量,提高操作成本,补贴效果也不好。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财政部提出了以柴油配套调价为契机,综合考虑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因素,再新增一些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的建议。有人形容这项政策是让农民提前吃个“定心丸。”

  为确保补贴资金尽快落实到户,财政部在下发有关综合补贴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将补贴资金拨付到了各省。为了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有效,财政部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新增补贴资金全部纳入粮食风险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对资金拨付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监管,防止滞留、截留、挪用等。二是补贴资金通过粮食直补渠道,采取直补方式直接补贴种粮农民,不增加中间环节。此外,对于一些好的制度和做法,财政部也进行了坚持和完善,从制度上保证资金落实到位。例如,继续实行村级公示制度,做到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都张榜公布,让农民群众自我监督,充分发扬了草根民主。财政部还建立了补贴旬报制度以及公开举报制度,对补贴资金的落实情况实行密切跟踪和动态监测。

  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惠农政策,加强补贴管理,财政部近期特别注重抓好两项基础工作:一是按照“统一格式、上下一网、资料共享、信息畅通”的要求,抓紧建立全国性的农民综合直补网,实现全国统一联网,做到及时收集农民种粮有关信息、对补贴实行动态监管、为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尽快建立统一的补贴发放管道,实现以“一卡通”(一折通)形式直接兑付农民补贴资金,做到简化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便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