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发展粮食生产

本溪市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最好水平

日期: 2006-11-13 00:00 作者: 来源:辽宁金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截止目前,本溪市秋收工作已全部结束。粮食丰产,农民增收已成定局。据统计,2006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76.1万亩,粮食总产量26万吨,比去年增加3.1万吨,增长13.7%,实现历史最好水平。

  一是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大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截止今年4月29日,我市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全部结束,实现了土地承包确权到户,合同签订到户,经营权证发放到户三个百分百。确权面积70万亩,涉及农户13.7万户,全市共发放粮食综合直补资金总额1344万元,补贴标准20.13元/亩,与省要求的亩均不得低于10元相比增长1倍,比去年10.94元/亩,增长9.19元,增长率84%。新增补贴资金574万元,补贴标准8.60元/亩。农机补贴250万元。农业税的取消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二是天气比较有利,光照充足,气候干燥。今年,全市气温、光照、降水等气候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4月中旬的降雨天气和4月26日的透雨天气过程,给春耕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分条件。进入5月,全市平均气温在16.2—18.1℃之间,使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物侯期提前进入发育期,比常年提早11天。秋收期间气候基本以晴天为主,利于玉米、水稻、杂粮的收获与晾晒。

  三是各级农业部门科学指导生产,全市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稳步提升。全市涉农部门科学指导农民选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推广测土配方面积37万亩,桓仁县20万亩,本溪县17万亩;建设农作物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6万亩,技术辐射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水稻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2万亩,已列为省级水稻安全控害示范区之一,引进农作物新品种达172个,其中玉米85个,大豆25个,水稻23个,花生12个,蔬菜、食用菌、小杂粮等27个,新品种推广达350.5亩,良种覆盖率达100%。

  四是单位产量大幅提高,拉动全年粮食产量增长。今年,粮食作物生产好于往年,单产产量大幅提高。粮食作物综合平均单产684斤,同比增加90斤,增长15.2%。其中水稻单产781斤,增加41斤,增长5.6%;玉米单产700斤,增加111斤,增长18.8%;小麦单产371斤,增加321斤,增长6.4%;高粱单产574斤,增加44斤,增长8.4%;其它粮食作物单产349斤,增加96斤,增长38%;豆类单产281斤,增加17斤,增长6.5%;薯类单产726斤,增加8斤,增长1.1%。粮食作物单产产量的增加有力的拉动了全市粮食产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