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州市市场化运作机制托起粮食产业 一张订单卖光全市小麦
处暑时节看庄稼,莱州市150多万亩大秋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已成定局。此时,莱州农民在筹划着今年如何扩大小麦面积。据市农业局介绍,全市今年小麦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加二成。市委书记林建宁认为,是市场化运作机制托起了莱州粮食这个朝阳产业,重新打造“胶东粮仓”新形象。
据了解,莱州小麦市场平稳。沙河镇岳里村曲兆洪依照订单出售的3万公斤小麦,较市场价多收入3000多元。据测算,全市农民一季可增收2000多万元。
莱州素有“胶东粮仓”之称。为解决卖粮难,2000年莱州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以粮食收储管理中心为龙头,农业科研院所和财政、金融等部门为后盾的粮食产业化协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用“订单农业”这个纽带连接千家万户,实现产销对接,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全新模式。自2004年12月到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3个月内先后三次批示给予肯定。去年,莱州进一步深化粮食体制改革,将市粮食收储中心改组为莱州市德丰粮食产业有限公司,公司下设17家分公司、两家控股子公司,粮食系统职工由此变成股东。
市场化机制让员工入股入心,联利联责,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公司上连粮食流通市场,争取粮食销售合同;下接百姓,与农户签订生产订单,形成市场主导的粮食产业化新机制。同时,他们按合同及时调整小麦种植结构,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聘请专家推广平衡施肥、垄作节水等新技术,提高小麦质量。目前莱州市已与多家用粮客商签订了优质小麦的供销合同,总量超过40万吨,其中仅一家大客户的一笔订单就达25万吨,超过今年全市24.39万吨的小麦总产量。
秋种即将来临,莱州又传好消息,明年小麦合同购销量将超过40万吨。(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