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发展粮食生产

甘肃金昌市农村种植业发展情况调查

日期: 2006-08-17 00:00 作者: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为了推进金昌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农民确定种植意向,在农业内部挖潜增效,市、县区农经站组成联合调查组,近期对全市种植业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种植业生产呈现出播种面积增大,结构有所调整,特色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良好运行态势。

  播种面积增大,结构有所调整。今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92.37万亩,比上年增长6.6%,是近几年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2.61万亩,比上年增长6.5%;大麦播种面积25.05万亩,比上年增长15.01%;玉米播种面积5.44万亩,比上年降低4.56%;洋芋播种面积5.49万亩,比上年降低13%;西瓜播种面积0.7万亩,比上年增长48.9%;籽瓜播种面积1.34万亩,比上年增长157.7%;胡麻播种面积0.7万亩,比上年增长45.8%;蔬菜播种面积11.37万亩,比上年增长14.16%;其他作物播种面积19.67万亩,比上年增长2.67%。在种植的作物中,美国红辣椒主要集中在金川区双湾镇,胡萝卜主要集中在永昌县城关镇和焦家庄乡,苜蓿主要集中在六坝乡,日光温室蔬菜主要集中在永昌县的焦家庄乡和金川区的宁远堡镇。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小麦和大麦的种植面积仍在50%以上,还是主导产业。

  农业生产全面丰收。2005年,全市实现农业收入96598.95万元,比上年增长25.22%。其中小麦收入14267.95万元,占总收入的14.77%,比上年增长4.7%;大麦收入18311.3万元,占总收入的18.96%,比上年增长23.21%;西瓜收入1103.84万元,占总收入的1.14%,比上年增长96.12%;蔬菜收入32485.94万元,占总收入的33.63%,比上年增长30.45%。可以看出,小麦、大麦和蔬菜的收入在整个种植业收入中占很大比重。

  农产品产量,特别是特色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2005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7.9万吨,增长10.31%,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麦产量92649吨,比2004年增长1.96%;大麦产量119682吨,比2004年增长19.99%;玉米产量30375吨,比2004年增长6.29%;西瓜产量24529.7吨,比2004年增长52.5%;籽瓜产量1452.8吨,比2004年增长179.4%;胡麻产量1188.6吨,比2004年增长97.7%。全市蔬菜产量达到42万吨,较2004年增加4万吨,增长10.5%,其中食用菌产量1562.5吨,比2004年的767吨增长103.7%。

  大力推广立体种植,复种作物面积大幅增长。全市复种作物播种面积0.41万亩,比上年的0.3万亩增长36.7%,主要分布在永昌县清河地区和金川区宁远堡镇。主要复种作物有大麦——白萝卜、大麦——甘兰、大麦——红萝卜、大麦——大白菜、小麦——菠菜、小麦——绿萝卜、小麦——苜蓿、小麦——毛苕子、小麦——糜谷、小麦——油菜、小麦——菜籽等。复种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大,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既增产又增收。

  根据调查情况,联合调查组建议,今后金昌市农业要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特色农业为核心,按照“优化基础产业、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原则,发挥区位优势,引导优势农产品向重点区域集中。一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调整粮食品种结构,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品种,提高粮食品种的优质率,提高效益。永昌县东寨镇就把啤酒大麦发展成了拳头产品,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东寨”牌商标,2005年啤酒大麦种植面积占到全镇总播种面积的85%。焦家庄乡把高原无公害蔬菜当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并逐步探索两茬田的种植模式,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稳步发展露地蔬菜,逐步扩大高档蔬菜,加大设施栽培力度,提高分级上市档次,实现高产值、高效益。永昌县六坝乡2005年新建358座日光温室种植反季节辣椒,棚均毛收入可达到1.5万元左右,纯收入1万元左右,亩均效益为种植大田作物的20倍,仅辣椒产业的收入就占全乡总收入的30%以上。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282元,比上年增长13.87%。水源镇已形成以制种玉米为主的制种产业,以露地蔬菜种植为主的蔬菜产业。2005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030元,比上年增长5.88%。红山窑等乡镇则着力培育食用菌栽培,合理安排食用菌栽培品种,改进环境设施条件,采取先进控制技术,逐步实现食用菌栽培的反季节供应、周年化生产。(金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