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发展粮食生产

辽宁盘锦市战胜天气的不利因素 加强水稻田间管理

日期: 2006-06-13 00:00 作者: 来源:辽宁金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盘锦市气候特殊,前期温度低,部分秧苗生长量不够,造成插秧期比往年拖后5天左右,出现秧苗素质差,加之高产、抗病较差的品种盐丰47种植面积大(100万亩)。另外,今年稻水象甲发生早,来势猛,已开始危害农作物,还有水稻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稻飞虱等病害,据植保部门预测,今年都是偏重发生。

  针对上述一些不利因素,市政府及农口部门都非常重视,近日在盘山县甜水农场召开了水稻田间管理现场会,同时市植保站也专门召开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认真分析今年气候、苗情等一些对水稻返青生长不利的因素,并提出下一步田间管理意见:

  1、早管理,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加强插后早期管理,促进水稻早生快发,是高产的需要,也是预防低温晚熟的需要,只有早管理、加强管理,水稻才能多生根、快长叶、早分蘖,才能促进营养生长,有效物质积累多,实现穗大粒多,创高产。早管有利于加快水稻生育进程,预防后期低温早霜,促进水稻安全成熟。特别是我市种植的品种生育期偏长,插秧期偏晚,有效分蘖期变短,中后期不确定因素的病虫害和不可预见的灾害性气候,都可能对今年水稻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管理,做到早管细管,科学管理,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稳健生长,提高综合抗性,为实现高产、稳产,抵御自然灾害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水层管理。水层管理要以浅为主,以提高地温,增强通透性,促进快生根、快长叶、快分蘖。浅水要以不返盐为主,一般水层4—5厘米。除高温干旱,施肥期、大风天、地势高、水质差相对增加水层外,一般都应坚持浅水管理。要特别注意低洼地块和排水不良地块,要进行浅湿管理,防止长期积水,要通过浅水层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水稻综合抗性,保持水稻稳健生长。

  3、坚持早施肥,搞好配方施肥。根据我地区自然条件和土质冷凉、地温低、化肥利用率低及水稻生长发育规律,要坚持早施肥和重施前期肥,即在施用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同时搞好配方施肥,保证水稻在有效分蘖期内能得到足够的分蘖茎数,插秧早且长势好的要在6月25日前施完最后一次蘖肥,前期施肥可分为返青肥和分蘖肥,分蘖肥可分两次施可一次施,主要看插期到6月25日时的     间隔时间,间隔时间长可分两次。要坚持配方施肥,在保证氮磷钾配合的基础上,还应施用锌肥和硅肥。要做到平衡施肥,氮磷钾比例要合理,避免养分失调。根据我市土壤供肥情况和水稻需肥规律,氮磷钾配合比例应为1:0.5:0.3,化肥施用量按水稻单产600公斤计可施氮素15公斤,磷素7公斤,钾素5公斤,折合硫酸铵75公斤,磷酸二铵12公斤,氯化钾7.5公斤。使用专用肥、一次性施肥或混拌肥的,一定要注意磷钾有效含量,保证达到要求标准。使用硫酸锌肥的要以含量20%计,每亩1—1.5公斤。

  4、加强病虫害防治。今年插后病虫害防治重点是“一虫”、“一病”,一虫是稻水象甲,一病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今年稻水象甲依然是大发生,发生面积160万亩。据市县植保站越冬基数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成虫246头。目前,稻水象甲已大批迁入本田,是防治稻水象甲的关键时期。因此,各单位要组织力量,抓住有力战机,在6月7日—15日这段有效防治期内,各级农业部门要引起重视,组织农民大力开展防治,达到统防统治的目的,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在防治稻水象甲上:一是要选择对路农药,可选用20%辛唑乳油、20%阿维唑乳油、20%三唑磷乳油。二是要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如1%苦参碱水剂每亩用量75毫升,对稻水象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毒性较低,可用于成蟹田稻水象甲的防治,在使用时应尽量避免直接触蟹体。三是大力推进物理防治。防治效果比较明显的是应用频振式杀虫灯,一台杀虫灯可控制50-60亩稻田的虫害。盘锦监狱已设置400台,防控面积达2万亩。经过几年的诱杀,使稻区稻水象甲种群密度大幅度降低,长期控制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可诱杀二化螟、小菜蛾、蝼蛄、金龟子等具有趋光性的害虫。水稻条纹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病毒感染发病,今年田间湿度大,易发生水稻纹枯病,首选防治药剂依然是老牌的生物杀菌剂,在水稻拔节期、孕穗期两次用药。

  5、加强弱势田块管理。虽然插后整体苗情很好,但仍存在一些缓苗较差的地块,原因是秧苗素质差,插后受药害,插秧偏晚,部分发生苗稻瘟,还有发生盐害等现象,对这部分长势较差的要采取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复合微肥,调整水层和发送水质,促进早生根快发根,提前升级,促进水稻均衡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