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市早稻生产强化“订单”、确保“增效”
新品种应用比例提高。为确保早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和无公害化,市种植业管理局在年初就发布了春季农业投入品推介公告,重点推广早稻品种嘉育948、早籼65、香两优68等。据各地上报,全市6个主推品种面积达78.35万亩,占全市早稻面积的46.16%。金优974、香两优68、株两优02等杂交品种种植达63.6万亩,占早稻面积的37.49%,比去年约增7个百分点。
新成果转化速度加快。据统计,全市早稻抛秧面积92.48万亩,占早稻面积的54.4%,枞阳县其林镇的1.5万亩早稻全部采用软盘抛秧栽培。旱育稀植栽培32万亩;早稻直播栽培15万亩;配方施肥面积达95.2万亩,占总面积的56%,其中太湖、望江等配方施肥示范县早稻配方施肥面积都超过了70%;应用壮秧剂育苗面积2.5万亩。另外,积极推广了省有关部门安排的新技术试验、示范,如应用旱育保姆育秧示范面积2万亩,机械化插秧1.2万亩。
科技培训力度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共举办各种形式的早稻实用技术培训班1580场次,受训人员达80万人次,送科技下乡46次,接受农民来信、来电和咨询1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0万份以上。枞阳、怀宁、桐城、太湖等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一开春就进村入户,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桐城市以“科技入户工程”为抓手,组织全体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培训指导,对农民朋友进行“科技直补”,让农民享受“科技实惠”。
水稻产业化提升行动启动。按照省农委的统一部署,安庆市启动了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市和部分县(市、区)成立了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桐城、望江、宿松、潜山等县人民政府还专门下发有关文件,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委、财政、粮食、统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领导小组,枞阳县、桐城市分别建立了万亩优质早稻示范区,安排了100多个科技种稻示范户。
“订单生产”面积扩大。据统计,全市早稻订单面积65.8万亩,较上年增加8.2万亩,占早稻面积的38.78%,其中种植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50%以上实行订单生产。潜山县以渡民米业和县粮食购销公司为龙头,发展订单种植面积8万亩,该县农委重点抓梅城镇河庄、黄铺镇旺虎村两个千亩早稻订单生产示范村。桐城市精心打造“青草香米业”这个龙头,根据市场行情,积极发展市场畅销品种。望江县依托“联河米业”积极参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主动与有关乡镇的种粮大户签订水稻订单,并且订单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工作加强。市种植业管理局与市科技局共同在怀宁县月山镇安排了一组早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和一组饲料稻品种试种试验,试种了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提供的三个很有苗头的超级早稻组合,目前这几个组合分蘖力极强,生长旺盛,优势明显。桐城市在兴店镇安排了株两优99等13个杂交组合和嘉育143等8个常规品种的对比试验,该市还建立了株两优706、华两优106、中育早5号等新品种展示园。望江县狠抓被省推广总站定为沿江江南双季稻丰产科技工程“三区”之一的20万亩双季稻丰产科技辐射示范片,目前早稻长势良好。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引进示范早稻新品种20多个,建立新技术示范片129个,面积17.4万亩,其中万亩示范片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