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发展粮食生产

湖南怀化市春耕备耕情况综述

日期: 2006-03-09 00:00 作者: 来源:湖南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最近,市农业局组织相关科站以及县(市)农业局对今年春耕备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政府和涉农部门对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加大

  在2月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农业工作会议,各级各部门领导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问题提高到作为安天下的产业高度。要求各级涉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粮食生产政策,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广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力推广优质稻,提高粮食优质率。为了抓好今年的粮食生产,确保今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完成,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控制耕地面积的流失;二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粮食增产打好基础;三是继续抓好全市优质稻产业化开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搞好订单生产;四是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提高稻谷优质率和商品率;五是抓好水稻新品种、优质良种试验示范,推广普及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六是扩大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推广科学施肥、种子培管技术;七是加强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确保丰产丰收。

  二、粮食生产计划落实较好

  1、在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已制定出了今年农业生产主要任务指标,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20万亩,其中粮食稳定510万亩,重点发展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全市杂交水稻面积要达到330万亩以上,其中示范超级稻(含两系稻)60万亩,杂交玉米扩大到50万亩。一年生经济作物290万亩,其中蔬菜面积要达到100万亩,重点是抓集中连片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扩大商品蔬菜面积,使蔬菜商品率达40%以上,实现产值13亿元。以水果为主的多年生经济作物,按照规划搞好产业带开发。

  2、在落实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计划中,今年突出了一个“早”字。与去年同期相比,宣传发动早,计划安排早,组织行动早。春节刚过,市里就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三级干部会,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也于2月28日在怀化召开,各项重点工作在会上作了全面安排。各县(市)也相应召开了有关会议,对2006年农业生产作了具体安排和落实。

  3、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优质稻面积230万亩,确保优质率60%以上,杂交玉米50万亩,占旱粮播种面积的30%。重点发展省评三级优质稻150万亩,依托龙头企业搞好100万亩优质稻订单生产(已发怀农业[2005]59号文件,把计划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及产业化开发。

  三、农资储备充足,价格稳中有降,目前入户率较低

  1、种子方面。全市需水稻种子360万公斤左右,目前我市稻种准备充足,各类品种60多个,整体品质在逐年上升,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优势明显,销售价格每公斤在15元至32元之间,农户选购范围较宽,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个别抗性较好、丰产性强的优质水稻新品种,以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组合,价格略有上涨。据全市购种情况调查,已购稻种的农户尚不到30%,主要原因是作为中稻栽培,季节尚早,但与上年同期比较,购种速度显得慢了一点,玉米、薯类、豆类、瓜类、蔬菜等种子准备充足,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2、化肥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备各类化肥10万吨,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肥料准备比上年充足,整体结构和质量也比上年好,从总体来看,氮肥、复合(混)肥准备得较充足,而磷钾肥准备较少。价格方面(每吨批发价),尿素1660元,碳氨465元,磷肥460元,钾肥1760元,国产复合肥(40%含量)1560元,国产复合肥(25%含量)960元,比上年同期下降近10%。从农户购买的情况看,目前农户基本上没有行动。

  3、农药情况。据市场调查统计,目前全市已备各类农药折币6000万元,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而且品种较齐,但不管是瓶装常规农药或是分装农药、新农药,价格均有上涨。

  4、农地膜情况。我市是山区,又是中稻主产区,旱粮作物季节矛盾不突出,保温栽培主要在早稻育秧、红薯和地膜玉米、玉米育苗、地膜西瓜等作物上应用,其它很少使用。从存量分析,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5、农机具情况。据市场调查,目前用于春耕生产的农机具货源较充足,品种较齐全,基本不会出现供求紧张状况,但小型农机具的价格比上年略有上涨。

  四、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正在逐步展开

  今年全市计划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重点推广超级杂交稻高产高效综合技术、水稻轻简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名特优水果新品种推广技术、水果套袋技术、柑桔高接换种技术、名优茶规模化生产技术、蔬菜设施栽培及无公害生产技术、秸秆还田综合配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18项综合技术(已发怀农业[2006]10号文件)。2006年实施阳光工程,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14000人次。通过技能培训,年计划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目前,各地正在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随着“三送”活动的展开将把技术培训引向深入。

  五、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青壮年主要劳力的大量外流,对发展粮食生产和科学种田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需求的提高,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留下了老年、妇女在家,出现了“青年壮年外出打工找钱,老弱妇幼在家看屋种田”的现象,并越来越严重,造成农村劳力季节性短缺和紧张,使原来的“劳多田少”向“田多劳少”转变。从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部分稻田抛荒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有文化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的“守备”部队不仅体力差,且又不懂技术,又出现了粗放种田,降低了种田水平,降低了良田的生产力,影响了增产增收目标的落实。

  2、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使种田成本增高,给农民种田产生了压力。目前,尽管基本生产资料价格较上年有所回落,但整体仍处较高价位。虽然国家出台了“两补一免”惠农政策,但种田的成本仍然偏高,这对农民是个不小的负担,这种负担对缺耕牛、缺劳力的农户影响更大。

  3、种粮比较效益低。凡种粮农户把犁田、栽秧、收割、肥料、农药、种子等生产费用加起来与结构调整的其他作物比较,效益显然要低,故种粮农户的信心不足,积极性有所下降。

  4、对农技推广的扶持力度不足。导致一些有效的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都因工作经费紧缺而倍感艰难,各类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难以落到实处,新技术的推广速度缓慢,影响平衡增产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