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高峰论坛 > 新闻报道

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金融产品服务要“多接乡土气”

日期: 2017-10-16 14:17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网北京9月22日电(汪亚)为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动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问题,农业部22日在京举行首届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高峰论坛。论坛围绕“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的主题,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如何推动我国农村金融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出目标、措施和建议。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连续4年超过1.2万亿斤;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6年达到1.2万元,年均增速超过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3%,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5%。

  近年来,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明显提升,农业保险在财政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拉动下,10年间保费从51.8亿元增加到417亿元,三大主粮作物平均承包覆盖率超过70%,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农业保险市场。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论坛上如是说,“然而,金融服务仍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金融仍是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的亟待巩固的重要环节,贷款难、贷款贵、保险少等问题仍然是农民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据了解,当前,我国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大量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需要改善,一大批农机装备需要换代升级,现代种业等科技研发,特别是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资缺口巨大。

  据统计,2016年涉农信贷余额28.2万亿,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26.5%,但农户贷款余额只有6.6%,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更是只有3.4%,“这与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严重不相称,与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严重不相称。农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金融,现代农业必然要有现代金融的支持。”

  如何让金融更好服务农业现代化,农业部从加大金融创新方面给出了建议,农村金融不同于工商金融、城市金融,相关产品不宜简单“移栽”,要多接乡土气,推进产品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在产品服务创新上,农业信贷,要针对农产品、农机具等不能抵押的情况,完善专业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扩大涉农担保品范围,发展“两权”抵押、大型农机抵押、仓单保单质押,让农民贷得到、贷得起。农业保险,要针对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自然和市场两个风险交织叠加的情况,定制设计受农民欢迎的,能够保成本、保价格甚至保收入的好产品,让农业保险保得住、赔得到。农业投融资,要针对农业投入需求大、社会资本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大力推行PPP模式,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畜禽粪污及秸秆资源化利用、智慧农业等领域加大投资、率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