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 > 资料摘编

都市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保护

日期: 2012-04-24 16:12 作者: 来源: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体: 打印本页

  城市的发展、生态保护、农产品供给保障和农业自身发展对城市农业的未来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需求,而现实中,很多城市农业仍停留于城郊农业阶段,部分地区甚至还处于乡村农业阶段,还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和需求,因此,必须向环境优先下的,功能更多元化,产品更丰富,经济效益更高,与城市联系更紧密的都市农业转型。如果从城市生态系统与都市农业的相互依存关系来看,都市农业并不是特指某种具体的农业形态,更主要的是强调农业和城市共生的发展理念。都市农业在平衡农业和城市用地关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效。

  一、都市农业作为无明显城乡边界的农业,将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城市、城镇的外延空间不断扩大,遍布于新城区四周和间隙的众多“插花状”农田,逐渐演变为满足居民体验农业文化、休闲度假、美化环境的“观光农园”、“家庭农园”或“农业公园”,形成了一个个“都市绿洲”;另一方面,处于纵横交错城市群落间的农村,无论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还是农业发展所需的科学技术,都充分享受城市的辐射。这些地区由于城市与乡村的相互渗透、融合,从本质上讲已经很难称之为是城市或农村。传统的城乡格局已被打破,产生了众多都市里的“村庄”。可以说,都市农业已成为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的总体发展布局决定了都市农业的空间分布状态,同时都市农业的空间分布状态,也对城市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如在一级与二、三、四级城市及各级城市间通过保留和发展都市农业,既形成生态功能保护带,又防止城市似摊大饼状地扩张和外延。二是,在城市各主要交通干道(公路、铁路、河道)两侧通过设置防护林,既强化了城市功能分区,又构筑了绿色生态屏障。

  二、都市农业有利于强化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非自律系统,一方面为了满足中心城市人口对各种能源和物资的需求,必然需要从农业、森林、矿山、海洋等外部生态系统中大量输入相应产品,以缓解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城市生态系统作为工业集聚地,在形成众多产业集聚或集群的同时,也对外部农村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都市农业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将中心城市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运用到农业中,实现农业生产操作过程自动化、农业动力电气化、农业生产条件控制化。同时,伴随着农业向城市第二、三产业的渗透,使都市农业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呈现高度企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态势。因此,通过城市内部的工业系统与外部农业系统的无缝对接,能够有效地保证中心城市居民对鲜活安全优质的蔬菜、禽蛋、水产品、果品等的需求。

  三、都市农业为城市居民创造宜居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系统。由于人口的高度集中,一方面造成其它物种相对人类而言所占比重甚小,城市单位土地面积上人口生存量远远超过其它物种的生存量。以东京的23个区为例,每平方米人口的生存量为610,植物的生存量仅为60,相差10倍。北京城区每平方米人口的生存量为976,植物的生存量为每平方米130,相差将近8倍。另一方面,人类各类经济活动在创造社会财富同时,伴生的众多生产、生活废弃物,已远远超过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自我净化的能力。造成城市内部绿地和生物种群等“绿色植物”数量锐减,大气和水环境等物理、化学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都市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在发挥提供农副产品这一基本经济功能基础上,其园林化的整体设计和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融为一体的人地合一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接触自然,体验农业文明以及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场所和空间。

  四、都市农业的涵养生态功能为城市构筑了绿色空间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这种脆弱性不仅表现在系统自我建造、自我修补和自我调节,必须借助外部人工的力量才能够实现系统的动态平衡。而且由于城市内部人口和工业的过于集中,造成的生态失衡、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都市农业的出现,恰恰能够将农业的发展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美化和改善生存空间,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噪音、净化环境的作用。一是具有固碳涵养,维护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的功效。二是有效地改善和调节城市局部地区的气候。利用都市农业形成的绿地及植被等,对外界气候变化具有极强调节能力的特点,有效地改善局部气候,具有降温增湿功效。如果是在城郊的话,大量农田和各类植被,其降温保湿功效更为显著。这样一来,城郊的低温和市内的高温就会产生气压差,形成冷气流沿着地表进入城市。而同时,带有城市污染物的热气流则上升并逐渐向郊区扩散,从而形成城市环境特有的小气候。因此,当我们合理地规划城市近郊和市内绿地及各类植被时,就可据此设计将郊区冷空气引入市内,改善和调节城市局部地区的气候。三是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噪音污染。四是具有防止大气污染,净化空气的功能。通过都市农业形成的绿地、防护林、农作物等绿色植被产生的微风,能够加速气流的流动,从而有效地阻挡、过滤、吸附和稀释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物质。五是农田生态系统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功能。一方面,通过地表植物对部分降雨的截流,缓解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和对土壤的侵蚀。另一方面,利用地表植被的透水性能和蓄水性能,减少地表的径流量和速度,达到减少对土壤侵蚀的作用。

  五、都市农业有利于缩小“工农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虽然不是完全由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水平所决定,但主动力仍是来自二、三产业。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成功的经验表明:在农业的支撑下,工业化得以起步和加速,而当工业化发展到初级工业化或工业化中期,工业便开始“反哺”农业,在工业带动下,第三产业也随之为农业服务,以高新技术全面武装农业,以企业化的运行机制管理农业,使农业生产率赶上甚至超过工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换言之,把农业的发展融入三大产业发展之中,走一、二、三产业密切结合的大农业立体化道路,通过产业革命后迅速深化的工业化、市场化带动和辐射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最终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是中国加快全面实现小康水平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都市农业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其特有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功能,在改善中心城市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因此,未来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探索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共生,共建和谐生态环境,应该说是解决与治理区域生态环境的一个新视角。都市农业作为一种产业,作为都市农业的经营者,应当注意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把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统一起来考量。如果把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对立起来,既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容易发生损害农民的行为。因此,都市农业在城市发展中,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功能效益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