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园区引领 科技支撑 “菜篮子”建设助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太原是山西省会,国土面积6988平方公里,辖6区3县1市,共有37个涉农街道办事处、21个镇、31个乡,934个村委会、1553个自然村;全市城乡总人口430万人,农业人口101万人;耕地面积180万亩,其中水浇地80万亩,坡耕地100万亩。近年来,太原市立足“依托城市、发展农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十园引领、百园兴农”战略,都市现代农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288元,增长12%。现将有关情况交流如下:
一、产业园建设成为太原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靓丽名片
(一)高端规划,有序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全国、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太原市委提出以园区建设引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部署要求,筛选确定十多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农业主题产业园,带动100多个农业梯次产业园发展,启动了“十园引领、百园兴农”系列工作。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端规划,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实施了《太原都市现代农业主题产业园建设规划(2012-2015)》,有序指导农业产业园建设。
(二)省市共建,合力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继农业部与省政府签署推进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合作备忘录以来,山西省农业厅与太原市政府在全省率先签订了《共同推进太原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省市合作,携手共建,对口帮扶产业园建设。注重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组建农业专家顾问团,培育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6个,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引进实施新型节能温室等新设施,加快农业物联网的示范应用,推进太原都市现代农业迈上了提档升级的快车道。
(三)政策引导,率先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都市现代农业建设,确立了在全省占领制高点、突出支撑点、打造新亮点的发展目标,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等,从政策上提供了坚实保障。各农业产业园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储备实施重点项目50多个,总投资100多亿元,全市有7个园区获得国家级授牌和命名。去年全国农业厅局长会议在我市召开期间,韩长赋部长和与会代表对我市产业园建设引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工作成效分别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山西日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设施蔬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市政府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太原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新建温室每亩补贴1万元、大棚每亩补贴0.5万元的激励政策,各县(市、区)结合实际也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菜积极性。一是坚持标准,服务到位。制定出适合太原地区的《绿色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和《塑料大棚建造技术规范》两个标准,从技术层面规范设施蔬菜的建设和管理。推进蔬菜种植由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的转变。二是集中育苗,优选品种。结合设施农业发展需要,推进集约化种苗选育,先后引进樱桃、番茄、白子菜、草莓、西甜瓜等系列新品种35个,供给结构实现了由淡季短缺、品种单调到供求相适、品种丰富、质量基本平稳的转变。三是培育主体,多元推进。引进民营企业转产投资设施蔬菜建设,培育发展了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农户联建”、“农企联建”和“企业承建、农民承租”等多种运作模式。2013年,全市集中打造省级蔬菜标准园4个,培育市级蔬菜示范园10个。全市蔬菜播种面积44.79万亩,比上年增长7.31%;总产量144.71万吨,增长3.48%;总产值15.59亿元,增长5.26%;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6.58万亩,同比增长20.07%;产量51.9万吨,增长4.3%;产值11.15亿元,增长28.8%。四是突出流通,平衡发展。针对太原市蔬菜供求“总量有余、旺淡不均、有出有进、余缺调剂”的现状,遵循市场规律,在主产区和主销区分别培育销售市场,有效解决产销对接问题。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23个,城乡集贸批发市场156个,其中占地30亩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个,部省级定点市场3个。
三、畜牧养殖实现标准化健康生产
近年来,太原市突出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两大重点,优化“退户入园、出城进沟、入栏上楼”的养殖业生产布局,全市共培育千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户)152个,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场(户)39个,百头以上奶牛养殖场(小区)45个,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场(户)8个,500只以上肉羊养殖场(户)13个,绒山羊养殖场(户)28个,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场(户)37个。通过实施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六化”措施,全力打造标准化健康养殖,重点建设了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场)102个,其中:生猪养殖场46个,奶牛养殖场21个,蛋鸡养殖场19个,肉牛养殖场4个,养羊场12个,带动奶牛、蛋鸡、生猪和羊规模化饲养水平分别达到90%、82%、65%和50%以上。2013年,全市禽蛋总产2.81万吨,奶类总产10.5万吨,肉类总产4.82万吨,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以上,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
四、果业为基础带动休闲农业强势发展
坚持新建标准化果园与改造中低产果园相结合、创建优质水果基地与引进优势特色果品相结合、推进绿色认证与品牌塑造相结合,应用生物与物理防治病虫害综合技术,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立足“特色、精品、绿色”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了以早黑宝、龙眼为主的优质葡萄园;以玉露香、黄金梨为重点的优质梨园;以地方品种保护为主的优质国光苹果园、清徐沙金红杏园、古交华阴杏园;以樱桃、蓝莓、黑仑加等为主的稀特优果品园,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传统型向精品型的转变。2013年,全市培育果树面积28.912万亩,挂果面积25.14万亩,全市果品产量5.8254万吨。在夯实精品果园发展的基础上,围绕“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胜境”的城市定位,着力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132家,其中具备接待能力的72家,培育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1个,国家级示范点3个、省级示范点6个、市级示范点40个,创建全国四星级休闲农业企业3个,年接待游客189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亿多元,吸纳农村劳动力0.6万人。
五、“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
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工作底线,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主体责任意识,修编实施42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申报及获证“三品”产品169个,产地面积55.6万亩。健全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我市质检中心成为全省第一个市级通过“双认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加大农产品检测力度,全市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达96.34%以上,畜禽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销售市场的全过程质量信息追溯。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农资打假专项整治,确保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六、下步工作打算
回顾近年来太原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菜篮子”工程建设,为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地方经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就现有的生产规模、科技含量、流通体制和现代化水平而言,受自然、市场、土地等因素的影响,与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和创建一流省会城市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条件薄弱,农业信息和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够致使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不完整造成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导致优势种养区域减少,“菜篮子”建设基金尚未建立难以形成稳定投入机制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太原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立足省会城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围绕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进城和绿色生态的休闲农业吸引市民出城“一进一出”两大内容,突出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和休闲农业服务“三大体系”建设,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组织化、园区化方式发展农业,以土地集约、科技支撑、资本投入为抓手,深入推进“十园引领、百园兴农”战略。继续坚定“扩蔬菜、强杂粮、增葡果”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优化“退户入园、出城进沟、畜禽上楼”的养殖业生产布局,创建“扩规模、树品牌、拓市场”的加工业发展模式,推出“田园风光美、乡土气息浓、体验趣味多”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亮点精品,统筹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带动“菜篮子”建设坚持“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合理储备、丰富市场、提高效益”的方针,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关新闻
- 北京:抓基础 促内涵 拓外延 全面提升首都“菜篮子”工程建设水平 2014-04-28
- 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提高“菜篮子”供给能力 2014-04-28
- 上海:深化改革 转型发展 推动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 2014-04-28
- 重庆:注重特色效益 发展现代农业 2014-04-28
- 石家庄:都市农业发展暨“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 201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