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 > 书面交流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日期: 2014-04-28 14:44 作者: 大连市农经委 来源:大连市农经委 【字体: 打印本页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金融和旅游城市,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全市陆地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1万亩,海岸线长2211公里,管辖海域面积2.9万平方公里。下辖6个区、3个县级市、1个海岛县和5个先导区,常住人口691万。农业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海洋滩涂养殖面积众多,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发展粮食、渔业、水果、畜牧、蔬菜、花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2013年,全市粮食产量实现 “十一连丰”,肉蛋奶、渔果菜产量再创新高;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477.6亿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717元,增长10.8%,连续8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实现农产品出口额34.5亿美元,占辽宁全省67.3%。农民人均纯收入中47%来自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市民“菜篮子”实现了四季均衡供应,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产品产值的比值达到3.1:1。

  大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2009年,作出了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部署。几年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

  为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大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意见”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十年“规划纲要”。明确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了高效开发“生产、生活、生态、人文”四大功能,坚持全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城市智慧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协调推进,促进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围绕渔业、畜牧、水果、蔬菜、花卉“五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设施、种苗、精品、外向、生态、循环、休闲、创意“八大”农业重点任务;制定了推进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产业功能融合开发、基础设施支撑保障和公共服务强化提升“四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的倾斜力度,2010年以来,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资金120亿元,四年平均资金投入量比2009年增长50%。

  二、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增强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竞争力

  围绕发展优势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积极组织院校、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和攻关,有力地提高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含量。大连市农业专家参与的“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选育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连工业大学的“海参自溶酶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贝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和大连海洋大学“海水重要养殖动物池塘养殖结构优化”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连雪龙黑牛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三元级进”杂交方式,培育出的“雪龙黑牛”种群已进入横交固定阶段,打造中国高效肉牛生产模式;大连市种子研发部门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培育的“莲粳1号”等5个新品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连市农机推广部门研发的物理农业技术已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多次获得国家部委奖励;大连天盛农业公司从荷兰引进的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正在大连全市示范推广;大连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已有20余家农业企业与相关研究所开展科技合作。目前,全市获得国家级奖励的农业科研项目30余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土地产出率达到每公顷14.8万元。建成大樱桃、蓝莓等果树苗木繁育基地23个,食用菌等蔬菜种苗繁育中心9个,省级以上海珍品良种繁育场38个(国家级13个、省级25个),大骨鸡、雪龙黑牛等畜禽良种繁育基地10个,蝴蝶兰、草花等花卉种苗繁育基地7个。

  三、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菜篮子”产品保障能力

  在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提高产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市场、科技等比较优势,积极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了“菜篮子”供给能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2008年以来,市财政共投资15亿元,每年新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全市设施农业生产面积已达到105万亩,产值突破100亿元。建设蔬菜生产基地20个,蔬菜产量达到258万吨。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建成海洋牧场110万亩,海水养殖规模达750万亩,海参、鲍鱼等海珍品产量达到5.6万吨,实现产值86亿元。积极推进畜牧标准化养殖,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330个,全市畜禽标准化养殖水平达到87%。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创建标准化果园177万亩,全市优质果树面积达到256万亩,其中苹果、大樱桃、蓝莓、油桃等名优特色水果占80%以上,产值占水果总产值90%。做大做强花卉产业,以蝴蝶兰、大花蕙兰、百合等名特优品种为重点,建成6大花卉园区和7大规模化生产基地,花卉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90%,建成蛋鸡、肉鸡、高档肉牛、大樱桃、蓝莓、加工黄桃和海参、扇贝、鲍鱼优势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地产水产品、水果、蔬菜和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390公斤、342公斤、432公斤和199公斤,其中水产品、水果人均占有量位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首位。

  四、大力培育名优品牌,不断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以标准化生产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市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68个,“三品”有效认证总数达到1267个,登记(注册)地理标志农产品24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81个,打造了“辽参”、“大连鲍鱼”、“雪龙牛肉”、“金州大樱桃”、“庄河蓝莓”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农产品。通过品牌培育和宣传,有力地拓展了农产品市场。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为龙头,不断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辽渔国际水产品市场建设,建成11个大型产地批发市场,200个农贸市场、5个果菜配送中心,形成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以社区菜店、农贸市场和超市为主体,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支撑的便民“菜篮子”流通体系。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全市11个涉农区市县和先导区、106个乡镇(街道)全部挂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质量追溯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辐射带动水平

  加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国家科技示范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61个、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区68个,年创产值160多亿元,对提升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重要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4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4家,占全省总数五分之一。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938个,其中部级示范社28个。

  六、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

  充分发挥我市青山碧海、田园沟域、岛屿岸线融合一体的生态景观优势,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全市先后开工建设上百个投资超亿元的观光农业项目,高标准建成40个特色旅游乡镇、100个旅游专业村、258个星级农(渔)家乐和旅游休闲农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节庆经济,每年举办瓦房店国际苹果节、普兰店安波国际温泉滑雪节、庄河国际蓝莓节、金州旅顺国际大樱桃节和长山群岛国际海钓节等系列农业节庆活动,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力,一批县乡村获得国家级休闲旅游示范点称号。2013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7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5.2亿元。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发展面临资源约束明显、环保压力加剧、科技支撑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持续改革创新等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和农业部工作部署,推动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