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
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地处松嫩平原中西部,幅员面积4.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9.2万人。辖一市八县七区,123个乡镇,1262个村。全市总耕地面积3400余万亩,粮食产能达到250亿斤以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是绿色食品生产大市,有“中国绿色食品之都”美誉。现将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和今后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安排部署,按照“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繁荣市场,保障供给,确保安全”的工作方针,狠抓基地建设,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市场供应总体充裕,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生产总量稳步增长。我市“菜篮子”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蔬菜生产稳中有升,产值保持稳步增长。2013年我市蔬菜播种面积65.4万亩,总产量226万吨,总产值45.2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15%。全年蔬菜自给率达到77%。畜牧业快速发展,供给水平逐步提高。2013年末,全市奶牛存栏69.2万头,鲜奶产量177.3万吨,占全省总量的1/3;生猪、肉牛、羊、肉禽出栏分别达到390万头、71.4万头、178.3万只和4703万只,肉类总产量60.6万吨,占全省总量的1/4;蛋禽饲养量867万只,禽蛋产量13.9万吨;畜牧业产值193.8亿元。养鱼水面得到有效利用,名特优养殖全面发展。我市可养鱼水面113万亩,2013年放养水面110万亩,名特优养殖面积38.8万亩,名特优养殖产量8780吨,占养殖产量的20.7%。
(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以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抓手,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基地建设,产业布局逐步优化,规模化、设施化水平明显提高。在蔬菜产业发展上,坚持提升老菜区,开辟新菜区,发展特色区,打造精品区,形成沿齐甘、碾北、齐梅、齐昂、111国道(齐富段)形成蔬菜生产沿路围城的环城蔬菜带。全市设施果蔬面积5.05万亩,产量35.8万吨。龙沙、建华、铁锋、昂昂溪、梅里斯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占全市76.7%。畜牧业“两牛一猪”加快发展,成为保障畜产品供给、增强应急调控能力的重要基础。围绕飞鹤乳业、蒙牛乳业、光明乳业,建设存栏5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835个,存栏奶牛12.7头,占总量的18.4%。奶牛合作社421个,入社奶牛18.3万头,占总量的27%。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围绕龙江元盛、讷河恒阳等大型肉牛加工企业为龙头,辐射带动发展肉牛规模养殖,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29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场869个,标准化肉牛养殖户1317户。在雨润、金锣、丰源、隆亿等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建设规模养猪场628个,其中万头猪场9个,生猪养殖合作社250个。
(三)基地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积极争取菜篮子工程项目,建设了一批特色优势蔬菜生产基地,加大蔬菜生产和仓储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了田间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05万亩,其中大棚3.54万亩,温室面积1.51万亩。投入补贴资金800万元在龙沙、建华、铁锋、昂昂溪区建设5个标准化设施蔬菜小区,投入资金500万元在市区建设5个1000平方米以上储藏窖。在甘南县兴十四村实施万栋蔬菜大棚建设项目,已建成蔬菜大棚630栋,日光节能温室200栋,投入资金7500万元。积极争取全省“菜篮子”畜产品建设项目,近三年建设生产项目40个,重点扶持建设规模大、基础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生猪、肉牛、肉羊、蛋鸡、肉鸡标准化养殖场5个、13个、14个、7个、1个。争取全省现代示范奶牛场建设项目资金5.46亿元,建设42个存栏1200头泌乳牛的现代示范奶牛场。项目建设在推动了“菜篮子”工程升级,大大增强“菜篮子”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同时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培育新型主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通过整治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全面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市8县(市)1区已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配备人员55人,其中,龙江、讷河已开展速检监测,123个乡镇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站。积极开展“护绿打黑”专项行动,有利地净化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2013年,绿色食品监测农残平均合格率达到98%以上。积极开展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专项整治,保证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目前,水产品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达到31个,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达到51个。建立了奶业信息监管平台,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奶业生产数据统计分析和服务奶农等方面取得了较快进展,2013年我市奶业信息质量安全监管平台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我市与苏州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生猪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工程,启动肉类信息化全程监管。
(五)流通设施逐步完善。坚持“菜篮子”生产和流通并重,着力抓好农产品营销平台建设,不断改善流通环境,大力扶持各类营销组织发展。积极支持农产品批发交易开展物流配送、冷链系统、检测中心、信息平台等项目建设,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市财政每年投入300余万元专项资金,对“菜篮子”基地建设、蔬菜直销店给予补助。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畜产品市场(含大集)385个,农产品年交易量达890万吨;市级大型批发市场4个,县(市)区级批发市场21个,乡以下农贸市场360个。有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3家,省标准化市场3家。我市通过农业信息网、绿色食品网,积极开辟网上农产品市场,促进产销对接。全力承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农业博览会,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固的协作关系。全面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畅通流通渠道,降低运输成本,优化流通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蔬菜生产上,主要有:一是标准化设施小区数量少、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产销组织化程度低,果蔬产品附加值低。在畜产品生产上,投入不足和畜牧业融资难,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高,企业精深加工比重较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疫病风险仍然存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仍是重中之重。在水产品生产上,干旱、洪涝对渔业生产影响较大,水产养殖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程度较低。
三、今后工作打算
“菜篮子”生产是直接关系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农民持续增收的民生工程。我们将坚持建设和供给并重,数量保障和质量提升相结合,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地建设,提高保供能力。按照我市蔬菜产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市蔬菜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围绕这一规划目标,抓好蔬菜基地和产业带建设,重点抓好棚室蔬菜生产开发,提高产出水平,增强淡季蔬菜供给能力。建设一批标准化设施蔬菜小区,提高蔬菜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积极扩大“两牛”规模养殖,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以发展奶牛、肉牛、生猪为重点,推进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和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
(二)强化质量监管,确保消费安全。集中力量组织开展蔬菜、肉制品、生鲜乳、水产品等专项整治,加大违禁生产、经营使用高毒农药、“瘦肉精”等不法行为打击力度,从源头消除“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抓好蔬菜标准化小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渔业健康养殖场建设,积极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和产地准出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快建立质量追溯机制,保障“菜篮子”产品安全。
(三)改善流通设施,提高流通效率。结合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取项目,加大对“菜篮子”生产基地、合作社等冷库建设的扶持,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冷藏保鲜、加工处理设施,增强错时销售和应急收储能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提升发展,降低流通环节相关费用。加强“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服务,积极开展农企对接、农超对接活动,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集团采购商与生产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防止产业大起大落和“卖难”现象发生。引导“菜篮子”企业、合作社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扩大销售网络,减少流通环节。
(四)建立预警体系,加强指导服务。密切关注市场供应和价格走势,搞好信息采集,及时准确掌握相关情况。加强“菜篮子”生产、供求和价格信息采集、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正确引导“菜篮子”产品生产、经营和消费,促进“菜篮子”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关新闻
- 北京:抓基础 促内涵 拓外延 全面提升首都“菜篮子”工程建设水平 2014-04-28
- 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提高“菜篮子”供给能力 2014-04-28
- 上海:深化改革 转型发展 推动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 2014-04-28
- 重庆:注重特色效益 发展现代农业 2014-04-28
- 石家庄:都市农业发展暨“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 201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