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加快转型升级 拓展农业功能 全力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南京市主动顺应区域城市化新趋势,以加快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为目标,充分发挥特有的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富的农业资源、强大的科教支撑“三大优势”,依托并服务城市,加快转型升级,拓展农业功能,形成了以功能多样、业态丰富、产业融合、优质高效、科技领先、绿色生态为标志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体系,展现了独具魅力的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的崭新风貌。
一、以城乡统筹为引领,强化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按照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坚持在“四化”同步中深入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从政策设计、资源保护、考核激励和资金投入上统筹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强化政策设计,市委市政府先后编制了《南京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南京市规划》、《南京市区域城市化规划》,出台了《南京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行动计划》、《关于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村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等政策性文件,加强对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统筹指导。强化资源保护,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动摇,在全市划定保护342万亩基本农田;编制《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在全市划定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163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4.8%;推进南京美丽乡村建设,用五年时间打造总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的美丽乡村示范区,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强化考核激励,把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纳入对党委政府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全市56个镇街划分成现代农业主导型、先进制造业主导型和现代服务业主导型三种类型,进行分类考核,其中,对19个农业主导型镇街实施特色发展考核。强化财政投入,注重财政资金的聚焦、整合、借力,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专项资金7亿余元,财政投入多年保持省辖市第一,重点向“菜篮子”生产、农业科技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项目倾斜,向农业主导型镇街和现代农业园区等重点区域集聚,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以功能拓展为重点,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按照“巩固生产保供功能、提升生态涵养功能、拓展生活休闲功能”的思路,不断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巩固生产保供功能,严格落实“菜篮子”市、区长负责制,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按照城镇人口人均3厘地的最低保有量指标,加强永久性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在全市重点规划了16个“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高产、优质蔬菜品种,目前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基本稳定,叶菜自给率为90%,常规水产品自给率为50%,生猪、蛋、奶主要畜禽产品的自给率均为30%;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农产品安全监管“12345”南京模式,不断提升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目前认定的“三品”基地占全市耕地、水面的比重达90%,固城湖螃蟹、南京雨花茶、白马黑莓、南京盐水鸭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提升生态涵养功能,制定出台生态补偿办法,以水稻种植、生态公益林、湿地和水源地保护为生态补偿重点,2013年全市财政专项补偿资金达3亿元;省内率先出台《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以立法形式将具有一定规模的湖泊、沼泽、河流、库塘以及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全部列入保护范围,在全市形成了9.73万公顷的城市“绿肾”和“保护网”。拓展生活休闲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编制农家乐村专业发展规划,推出金陵休闲农业48景和农家乐深度游等12条主题线路,打造高淳“国际慢城”、江宁“五朵金花”、六合“六朵茉莉花”、浦口“十颗珍珠”等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市具有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的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区)221个,其中国家级13个,江宁汤山翠谷科技园、江宁台创园、武家嘴农业科技园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2013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连续举办九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农业嘉年华已成为全国休闲农业知名品牌,现正重点打造农业嘉年华公园。
三、以工程建设为抓手,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载体
按照高端化设计、工程化施工、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载体,提升都市现代农业承载力。实施农业“1115”工程,编制并实施农业“1115”规划,与新市镇新社区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休闲农业发展等规划相结合,集中开展土地、水利、道路、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的整治,重点推进100万亩高标准粮田、100万亩经济林果、100万亩高效养殖和50万亩标准化菜地建设,做到“一次规划、分年实施,集中投入、连片整治,建管并重、减少浪费”。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把握南京作为国家“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创新试点”城市契机,以万顷良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以及快速通道两侧农用地整治等项目为载体,实施“田、水、路、林、村”五位一体的综合整治工程,三年规划完成土地综合整治100万亩。实施农业园区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了一批生产要素集聚、经营机制创新、示范带动明显、综合效益良好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全市已有2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7个,覆盖了全市所有农业主导型镇街;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南京汤山翠谷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智能数字植物工厂,南京林大现代农业生态园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转型
牢牢把握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契机,大力深化科技自主、经营机制、流通业态“三个创新”,促进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深化科技自主创新,把生物农业作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打造生物农业“一谷四园”,突出发展生物种业、生物制品、生物食品、生物质能源四大产业,2013年全市生物农业产值达100亿元;在省内率先成立“南京紫金农业创投基金”,加大对生物农业等农业新兴产业扶持;发起成立南京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科技信息、科研资源、科技成果和科技需求的对接与共享;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每年引进领军型农业科技创业人才30名,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完善全市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选派农业科技人员下沉到镇村、下沉到农业园区。深化经营机制创新,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扶持政策,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全市已登记家庭农场1463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2158家,农地股份合作社76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29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32家,年销售收入1400余亿元,带动农户140余万户。深化流通业态创新,积极发展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态,借助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齐头并进,其中,建成的“特色中国高淳馆”2013年农产品销售额达1.1亿元,有效带动了南京及周边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江宁区江苏惠万家农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鲜切花卉电子营销,形成了年网上销售额近亿元的新的产业群。
下一步,我市将以贯彻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认真落实农业部的总体部署,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抢抓当前农业发展新机遇,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都市农业现代化之路,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关新闻
- 北京:抓基础 促内涵 拓外延 全面提升首都“菜篮子”工程建设水平 2014-04-28
- 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提高“菜篮子”供给能力 2014-04-28
- 上海:深化改革 转型发展 推动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 2014-04-28
- 重庆:注重特色效益 发展现代农业 2014-04-28
- 石家庄:都市农业发展暨“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 201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