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 > 书面交流

南昌:深化改革 转型发展 开创南昌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新局面

日期: 2014-04-28 14:24 作者: 南昌市农业局 来源:南昌市农业局 【字体: 打印本页

  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全市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总人口510万人,城镇化率65%,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南昌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服务城市、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总体目标,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走出了一条独具省会城市特点的都市现代农业之路。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98元。

  一、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做法与成效

  1、紧抓三大环节,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一是紧抓生产环节。按照“稳定粮油、扩大经作、规范畜禽、提升水产”16字方针,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截止2013年,全市粮食总产246.07万吨,实现“十连丰”;蔬菜总产196万吨,与2011年相比增长一倍;肉类总产36.9万吨,水产品总产达37.68万吨;全市共有200亩以上集中连片蔬菜基地70家,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1787个,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220家。二是紧抓加工环节。截止2013年,全市本地重要蔬菜自给率达65%以上,其中叶类蔬菜达90%以上,品种保持在60个以上;生猪屠宰年加工能力达1000万头,占全省三分之一;水产品年加工量达4.7万吨;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7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77家,市级31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实现销售收入1117.58亿元。煌上煌酱卤和丛玉菜业分别在深圳和香港成功上市。三是紧抓流通环节。积极推行农超对接、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形成了以大型批发市场为纽带、县区标准化交易市场为支撑、社区农副产品平价商店为保障的“菜篮子”产品流通体系。截止2013年,全市共建立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农产品流通市场10个,标准化农贸市场101家,农副产品平价商店708家;全市农产品市场年交易额达217.58亿元,实现利润47.1亿元;全市自产蔬菜约有五分之一供给外省,年出口保鲜蔬菜达1.5万吨,其中安义丛玉菜业基地供应香港叶类蔬菜占市场40%以上。

  2、强化三大保障,增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一是强化科技支撑保障。截止2013年,全市水稻品种更换率达2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00万千瓦,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全市累计开展阳光工程培训8.72万人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2.1万人次。二是强化项目资金保障。从2012年开始,全面启动了总投资70多亿元的百大重点都市现代农业项目,整合涉农资金3亿多元,辐射带动农户数近30万户。同时,紧紧围绕区域特色,在全市着力打造了粮食加工、畜禽加工、水产养殖与加工、饲料加工、特色经济作物与花卉苗木、中药材加工、农产品物流等七大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动绿色生态安全农产品品牌建设。2013年农业部四次例行监测,全市农产品平均合格率达97.5%;截止2013年,全市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53个,绿色(有机)农产品446个。

  3、集聚发展要素,加强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我市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化进程,不断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向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了“市有示范带、县有示范园、镇有示范点”的发展格局。截止2013年,全市已获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我市成为江西省唯一的所有农业县均被授予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的设区市。

  4、拓展两大功能,推动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一是拓展休闲功能。我市成功举办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场交流会和第二届南昌休闲农业、秀美乡村活动月,极大地推动了我市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全市共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企业)188家;各类小型农家乐、渔家乐1100家;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达27.6亿元。二是拓展生态功能。着力打造“森林城乡、花园南昌”、“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和“休闲农业、秀美乡村”三张名片,在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布局,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截止2013年,全市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5.7万个,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1处;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140万亩,减少不合理施肥量(纯量)1.8万吨;累计完成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造378家;累计完成标准化鱼池改造5.41万亩。

  5、创新经营体制,激发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活力。一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全省率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在全省推广,目前正在两县开展试点,两年内将全面完成。截止2013年,全市共流转土地面积达72.4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7.1%;南昌县被农业部认定为我省唯一一个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止2013年,全市共有家庭农场4267家,家庭农场经营耕地总面积达20.38万亩;共有农民合作社3109家。三是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在全市建立了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技综合服务机构。截止2013年,全市共有县级农技推广中心4个,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75个,共核定乡镇农技人员编制829名,实有人数790人。

  南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都市现代农业多功能拓展点多面小,有待进一步以点带面拓展和延伸;二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精深加工型、高附加值型、高科技含量型龙头企业偏少;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依然比较低;四是农产品知名品牌偏少,名牌效应不够强;五是农业的投入仍然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

  重点是要坚持“围绕一条主线、抓住两个关键、守住三条底线”来谋篇布局:

  1、围绕一条主线,即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交易市场平台建设,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2、抓住两个关键:一是调结构。继续坚持“稳定粮油、规范畜禽、扩大经作、提升水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稳定粮油,即大力实施引进良种、推广良法、建设良田“三良工程”。规范畜禽,即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有关规定,努力建设我市生态、绿色、健康和品牌畜牧业。扩大经作,即完善和落实蔬菜生产扩面积、抓标准、促加工的“三步走”战略。提升水产,即进一步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大幅度提升特种水产品比重。二是治污染。主要分三大块,即畜牧业污染防治,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场改造。农田污染防治,重点是深入实施“一斤石灰、一斤粮”工程,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降低化肥用量。水面污染防治,进一步规范江河、湖泊、水库等重要天然水域水产养殖行为。重金属污染防治。

  3、守住三条底线:一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政策不走样。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县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三是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全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大力开展农作物专业防治和绿色防控,努力减轻病虫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