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 > 书面交流

徐州:发展都市农业 拓展农业功能

日期: 2012-04-24 16:04 作者: 徐州市农业委员会 来源: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体: 打印本页

  徐州,古称彭城,自古为华夏九州之一。中国汉文化的发祥地,为江苏省境内最早的城邑。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现辖2市3县5区113镇,幅员面积11258平方公里;总人口977万,其中农业人口351万人;市区面积3038平方公里,人口313万;耕地面积879万亩。

  近年来,徐州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大力培育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发展我市地方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各类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480个,其中,农业观光采摘园194个、休闲生态农庄72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89个、农家乐专业村(户)113个、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4家、省级农家乐专业村6个。2011年,休闲观光农业共接待游客203.8万人次,综合收入近9.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61.7万人次和2.13亿元。从业人员3万人,带动农民就业近8万人。

  (一)强化发展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一是各地都重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工作,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领导。如沛县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意见》,明确了奖补措施。二是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改变家乡面貌的积极性。三是加强督查指导、市县联合开展交流观摩活动,拓展了各级业务骨干和园区负责人的视野、提高了管理水平。

  (二)开展五园建设,发挥特色优势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各地通过完善老园区、开发新园区,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观光农业景点。一是依托果园、花园、菜园、设施农业等园区,建成了38个农业观光采摘园,如新沂市的金土地生态园、贾汪区紫庄草莓采摘园等。二是利用现有湖泊、鱼塘等水面和山林、湿地等,建成6个乡村休闲园,如丰县大沙河百里观光带、铜山区微山湖金沙滩旅游度假区等。三是利用自然生态景观,建成11个供城镇居民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避暑养生的自然生态园,如贾汪区宗庄桃花源、邳州市古栗森林公园、邳州市“天下银杏第一园” 等。四是依托农家庭院、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建成25个农家乐专业村,如沛县龙固镇休闲农庄、睢宁县乡村怡园等。五是将民俗文化内涵注入休闲观光农业的范畴,丰富和提升农业旅游的层次和水平,建成了4个民俗文化园,如马庄民俗文化村、开发区星期九农乐园等。

  (三)坚持五个结合,整合资源要素完善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坚持把农业田间工程与建设观光农业的基础设施结合起来;把农业开发项目工程设计与发展观光农业工程艺术造型结合起来;把丰富农业开发文化与营造发展观光农业氛围结合起来;把扶持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与打造特色观光农业结合起来;把招商引资和开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结合起来,统筹各项支农资金和资源,加大休闲观光农业景区建设力度。2011年,全市新增休闲观光农业投资4.78亿元,新建特色精品工程11处,有力地提升了我市观光农业的整体形象。

  (四)加强市场营销,完善促销手段强化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推介。一是强化促销意识。编印了《徐州休闲观光农业集锦》宣传画册等,全面宣传了我市农业旅游产品。各县(市)区也采取多种促销方式,选准市场兴奋点,加强农业旅游产品推介,如丰县的“游刘邦故里,赏万亩梨花”;贾汪区“摘草莓——到耿集”等活动。二是创新促销手段。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招徕更多游客。如铜山区通过市广播电台,以春、夏、秋、冬休闲观光农业“四在铜山”为主题,长期进行公益宣传,全面推介铜山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成果;新沂市通过央视第七套节目策划制作了《闻香识古镇》专题片宣传,窑湾古镇人气越来越旺,旅游收入显著增加。

  我市这几年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规划工作较为薄弱部分项目在开发建设中缺少科学论证和整体规划。二是景点比较单一。部分开发项目个性不够突出,特别是文化内涵不够充实,园区档次偏低,缺少精品项目。三是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多数项目与旅行社对接不够,品牌意识不强,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促销的力度不大。这些因素都客观地制约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

  我市是农业资源大市,地域广阔,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区域经济特色明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明显优势。一是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从地理区位上来看,徐州“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从交通区位上看,铁路、公路、水运、管运、空运五通俱全。京福、连霍高速,京沪(高铁)、陇海铁路穿城十字相交而过,徐州市区到淮海经济区各个地级市车程不到两小时,周边十几个县(市)车程只需1小时。从自然山水上看,北部有沂、沭、泗水系,南部有濉、安河水系,东有沂、沭诸水,西有夏兴、大沙河等。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故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大中小型水库90多座,水网体系健全,区域特色鲜明,农业自然资源条件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多种名特优新农产品。有山有水,山水相拥,得天独厚。马陵山骆马湖、吕梁山吕梁湖、云龙山云龙湖,山峦叠翠、碧水泛舟,美不胜收。为我市快速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人文资源优势明显。徐州作为拥有60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夷文化的原生地、泗水黄河文化的流传地、古代军事文化的策源地于一身。彭祖美食文化、楚风汉韵、农耕文明、乡风民俗保存完好,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徐州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邳州市和沛县敬安镇的民间剪纸、铜山区汉王镇的民间石刻独具特色,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睢宁县的儿童画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有名的“全国儿童画之乡”。三是客源优势明显。徐州是一个近千万人口的大市,从城市定位来看,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从市民意愿来看,由于城区规模扩张,生活节奏较快,使得城市居民十分向往只有乡村才拥有的那种恬静悠闲的自然环境。从消费能力来看,大多数市民经济上已经具备外出休闲旅游的支付能力。今后,随着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的加快,人们经济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可供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休闲观光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徐州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必定会拥有更加充分保障的客源市场。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推进都市休闲观光农业转型升级:

  (一)科学规划,持续发展。着眼高标准,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旅游、城镇发展规划、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与各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发展规划,做深、做透山水田园风光的文章,充分赋予农业以观赏、休闲、消费、贸易和文化等新的功能。

  (二)整合资源,开发精品。以“新”取胜、以“特”取胜。充分整合丰富的乡村资源,突出浓郁而真实的乡土气息,挖掘历史悠久、形态独特的文化内涵,开发乡村观光休闲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乡村文化互动游等系列产品。

  (三)拓宽渠道,多元发展。加快建立“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大对休闲观光农业的支持力度。

  (四)加强宣传,打造品牌。采用多种渠道、多形式大力宣传我市休闲观光农业。持续办好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事节庆”,展示民俗风情,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