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乌鲁木齐农业基本情况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地处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世界上距海洋最远的城市。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39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75万亩。全市现辖七区一县,常住人口311.028万,居住着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古等49个民族。全市有22个乡镇,177个行政村,农户数6万,乡村人口数22.08万人(其中:牧业人口2.64万人)。乡村劳动力143108人。2011年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8436元,农业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比重1.47%,是比较典型的“大城市、小郊区”。
乌鲁木齐市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是:统筹城乡发展,保障 “菜篮子”有效供给,打造精品农业。
二、乌鲁木齐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主要做法
(一)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做精优质蔬菜产业。按照“小区扩规模、布局抓特色、品种抓搭配、措施抓配套、效益抓提高”的发展思路,引导农民积极新建温室大棚,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精细蔬菜、特色蔬菜和绿色产品,培育壮大以反季节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加快培育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2012年全市新建设施农业1万亩。
二是做强区域特色产业。结合各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稳定发展规模特色产业。稳定1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提高水稻生产基地建设水平,努力扩大有机稻规模。稳定5万亩优质马铃薯生产,改良品种,打造品牌,发展马铃薯深加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签订销售订单。围绕蚕豆、胡萝卜、洋葱等区域特色产品,建立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基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三是做优旅游休闲农业。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把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向农村特色产业领域延伸,把旅游业与特色农业有机结合,在城郊乡镇大力发展集田园观光、农家小舍休憩、餐饮娱乐及展示高新农业技术、名优特农林新品种于一体的高标准旅游休闲农家园。着力建设一批以“生态园”“观光园”“休闲园”为主题的农家园。
四是做大设施畜产业和现代渔业产业。巩固提高现有设施养殖小区水平,稳步扩大牛、羊、禽产业规模。以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化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为依托,突出加快建设肉用牛羊生产基地和小区。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水产良种场建设为重点,加快绿色、无公害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和渔业产业化发展。2012年创建畜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10个。
五是做细牧区生态产业。大力实施定居兴牧工程,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鼓励定居牧民转产转业。引导牧区整合畜牧生产资料,通过草场流转、牲畜折价入股,扩大草场经营规模,发展生态家庭牧场,组建专业合作社。落实草原退牧还草、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引导牧民利用奖补资金发展生产。扶持牧区发展特种、经济、生态养殖,创建生态养殖品牌。
(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一是推进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重点支持蔬菜、畜禽等动植物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支持设施农业装备研发、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防灾减灾、农业生态修复等技术推广应用。加强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农业物联网、大宗农畜产品冷链保鲜、畜禽水产健康养殖、节本增效、循环农业等领域的技术集成与应用。推进农业科技园区与示范基地建设。
二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稳定支持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深化农业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三是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进一步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延伸服务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和人员待遇。引导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开展农业技术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农业基层站所创办农业服务型企业。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四是强化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广泛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分类定期培训,所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每年培训1次以上。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培训一批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和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
五是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大先进适用农村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重点加强面向基层的涉农信息服务站和信息示范村建设。精心打造乌鲁木齐“新农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六是加快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将节水、高效和特色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做好节水农业布局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编制,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广滴灌、微灌、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2012年全市完成1万亩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市以自流自压水滴灌、管灌、沟灌为主的高效节水措施覆盖到所有耕地,从根本上实现我市农业灌溉方式的重大突破和历史性变革。
(三)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一是扩大“菜篮子”产品生产。2012年市级财政安排专项,继续鼓励蔬菜生产发展,预计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25万亩、72万吨。加快推进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预计全年肉产量6.43万吨,水产品产量0.72万吨,奶产量6.2万吨,禽蛋产量1.18万吨。
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继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2012年全市新增4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点。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落实生产记录、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大力培育名牌农产品和区域农产品品牌。
三、乌鲁木齐市都市现代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流通市场带来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矛盾。乌鲁木齐市是全疆农产品流通的大市场,由于全国和疆内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的层次不一,农产品索证索票非常困难。特别是在冬季外地大批蔬菜等农产品调运过程中,很多农产品批量大、品种多、车次多且无产地和质量证明,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和追溯造成很大难度。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全市初级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多,精深加工产品进入市场的少。蔬菜生产和经营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少、功能不全、作用较弱。同时,土地流转难度大,土地使用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经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蔬菜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
四、乌鲁木齐市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制定完善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做好都市农业规划,制订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农业机械化、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方面的具体实施细则。围绕休闲观光农业制定全市“农家乐”发展规划,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继续加大对都市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住房建设信贷,探索经确权登记后的农民住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不断满足农民贷款需求。
三是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和安全追溯制。围绕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完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规程化管理。
四是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依法调处土地承包纠纷。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相关新闻
- 第九届北京(通州)国际都市农业科技节开幕 展示新技术80余项 2019-05-22
- 天津:助力小站稻振兴 提升都市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2019-04-01
- 丰收节里看都市农业升级进行时 2018-10-08
- 都市农业转型的“智慧样本”——武汉“互联网+农业”发展纪实 2015-12-03
- 专家:探索农业多功能发展路径 实现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20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