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 > 典型发言

长沙:从破解产销分离入手 建设人民满意的“菜篮子”

日期: 2014-04-28 16:34 作者: 长沙市人民政府 来源:长沙市人民政府 【字体: 打印本页

  “菜篮子”工程既是市长工程,又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对城乡居民幸福感具有直接影响。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的现象长期交替出现,严重困扰菜篮子建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不断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菜篮子”消费需求,我市在落实国务院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把解决产销分离作为切入点,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致力破除理念障碍,坚持用市场的方法抓菜篮子工程

  在长沙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农业现代化大大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经营主体弱小、产业融合度和集聚度不高等问题十分突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保农民与保市民的矛盾既制约农业的发展,也影响城市的供应。特别是在推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长期注重生产指导,忽视产业指导;注重行政推动,忽视市场推动;注重经济功能,忽视社会功能,以至于农业的基础性功能、拓展性功能和主导性功能难以发挥,农业在省会城市的边缘化趋势日趋明显,在市场化程度极高的菜篮子领域影响更大。为此,我们提出了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调整农业提升农业的思路,强调要用资源的眼光看待农业,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市场化的手段运作农业,用国际化的视野定位农业,努力走出一条富有长沙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并力求在菜篮子建设中取得率先突破。一是加快组织方式创新。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组织,着力解决在生猪养殖、蔬菜生产等方面布局过于分散、生产规模过小等问题。市财政每年安排近2亿元资金,支持精品养殖园、特色种植园和蔬菜产业集中区建设,现已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20多家,每年带动投入10多亿元,这些经营主体已成为城市供应的主导力量。二是加快生产方式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三年来,全市组织48家科研单位对具有长沙特色的蔬菜地方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研究推广了春提早、秋延后等10多项栽培新技术,生产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对宁乡花猪、大围子猪、罗代黑猪3大地方品种进行保种、扩繁产业化改造,取得了重大突破。宁乡花猪、罗代黑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宁乡花猪成为了人民大会堂特供产品。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经营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极大地提升了菜篮子保障水平。三是加快服务方式创新。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商贸和农业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的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使菜篮子工程建设由生产领域的保障向流通领域、质量监督、市场价格调控等领域全面拓展。市人民政府把菜篮子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与区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形成了市县互动机制。同时,强化国土、发改、物价、商务、交通等部门的责任,加强涉农资金的整合,有效解决了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投入问题,为稳定菜篮子工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致力完善产业体系,切实满足城市居民对菜篮子的基本需求

  近年来,一方面“菜篮子”供应的市场化特征更加突出,另一方面“菜篮子”供应的个性化矛盾又逐渐明显。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对全市“菜篮子”产业发展规划重新进行了一些修订,将产业布局向中远郊转移,将发展重点向城市需求靠拢,将产品质量摆在首要位置,致力于打造长沙特色的产业体系。一是坚持规模化布局。下决心改变畜禽养殖、蔬菜生产自发发展的状况。在畜禽生产方面,按照禁养区、限养区和发展区的原则,在发展区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有序推进产业转移,泰国正大、新五丰、鑫广安等大型养殖企业正在主导全市生猪生产,去年全市出栏生猪835万头,在调整中仍然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在蔬菜生产方面,全市初步建立了万亩片、千亩园、特色区的产业布局格局,专业菜地达到16.7万亩,长沙市民特别钟爱的时鲜蔬菜、特色蔬菜的本地供应率达到60%以上,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餐桌,满足了市民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坚持标准化生产。这既是保障品质的需要,又是对接市场的需要。市政府明确规定,纳入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项目,首先必须是标准化项目。全市通过分产业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严控农业投入品使用,坚决落实生产技术要求,严格实施产地准出制度,推动了标准化基地建设。目前,全市标准化蔬菜基地达到115家,标准化养殖场101家,分别占到规模化基地的70%和60%。三是坚持立体化监管。我们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坚持常抓不懈。生产基地、农贸市场、销售终端已经全部纳入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在主要蔬菜产区、畜禽养殖基地、直销配送企业配备成套检测设备,建立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特别是经过直销配送系统的农产品做到了可“查来源、寻去向、追责任、控事故”。同时,加大农产品检测力度,全年抽样检测批次已超过30万批次,并通过对抽样结果进行分层次公布,确保了人民群众对菜篮子质量安全的知情权。

  三、致力化解产销分离,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对菜篮子的满意度

  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根本的原因是体制上、管理上、习惯上形成的产销分离状况,是农民、市民和政府最为头痛的地方,是最难破解的症结所在。从2012年开始,我市在提升农业会展影响、加快新型市场建设、加大产销对接力度的同时,试点开展农产品直销配送工程建设。这项工程的核心是“产地直供、集中配送、连锁直销”,即向市场提供的农副产品不再通过一、二、三级批发市场,而是由配送企业从产地直购产品,通过分拣之后,直接配送到直销店或者其他消费终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三年来,我们一是大力推进直销终端建设。通过加大对直销网点建设、门店改造升级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直销配送主体企业,引导其建立生鲜超市、社区直销店、农贸市场直销区、团体单位配送、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的直销终端。在网点布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推动企业以社区、住宅小区、办公楼宇、超市、农贸市场、团体单位为重点,进行区域化合理布局,避免了重复建设。二是大力推进集配中心建设。以分拣中心、加工包装、冷藏设施、冷链运输车辆、网络监控、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等为重点,推动企业因地制宜建立功能完善的产地集配中心和城区集配中心,并以集配中心为平台,打通农超、农社、农校、农厂对接渠道,构建点对点的产销对接网络。三是大力推进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统一收集、分析和发布平台,健全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实现需求动态实时更新,指导基地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加快了农产品物联网、远程监控高清视频、质量安全追溯条码等新型信息技术在直销配送工程上的应用,农业部门正在积极筹建农产品直销配送电子商务平台,计划开展农产品网上订单、电话订单、预约订单等服务,探索定点配送、上门配送、专柜配送等新型配送模式。通过近三年的探索,我市农产品直销配送初步形成了产销一体型和专业配送型两种成熟模式,农产品流通一般减少三个以上中间环节,成本和价格有效降低,真正实现了让市民分享农业成果,让农业扎根市民需求。目前,全市已建成多种类型的直销终端1450家,年销售农产品能力达到60万吨,日均销售收入870万元。农产品直销店价格普遍低于周边市场10-30%,对拉低菜篮子市场价格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据统计,2013年长沙市28种主要鲜菜的价格指数为98.8,比全国平均蔬菜价格指数低8.6个百分点,在纳入统计范围的36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会城市中蔬菜价格涨幅均排最末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