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唐河县:专业合作社——农民的致富靠山
协会作媒促使产销两旺,农民迫切要求加入协会;重任在肩直面法律考验,协会傍上法律靠山。《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一年来,河南省唐河县上演了一出农民傍协会——协会循法律——法律惠农民的连环大戏
在秋日的阳光下,唐河农村的一家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显得格外繁忙,协会忙着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实用技术的学习培训,农民争相咨询加入协会的相关事项,一股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推动下的入会热正在涌动。
农民踊跃入会
8月19日一大早,苍台镇郜河村农民王金巧就和一帮邻居向镇农民科技馆赶去。今天是科技馆的科技活动日,她想参加完学习后申请加入镇农民科技协会。
“以前俺加入协会有顾虑,觉得协会无非是摆个电脑挂几块牌子,万一交了会费得不到啥好处,谁给咱说理呀。”王金巧从争着领申请表的人群里挤出来说,“现在不一样了,协会给俺们讲了专业合作社法。有法律撑腰,俺泥腿子就不会吃亏上当了。”
科技协会会长杨进中说,协会设有养鸭、植棉等7个分会。过去农民入会的少,主要原因是对协会的运作和效果不放心,怕瞎花钱白忙活。现在协会走的是依法经营和管理的路子,再加上产、销、服务一条龙,会员收入高出非会员30%。农民顾虑没了,争着入会,目前协会已经由不足1000人壮大到了4000多人。作为全县首批依法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去年还获得了“全国科普兴村示范点”的荣誉。
据了解,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热情前后反差很大,这表明农民对在法律框架下“理性入会”的企盼。如今,法律让这种企盼变成了现实,入会农民权益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会员盆溢钵满
这些天,城郊乡果园村果农们的心乐开了花:村里3000亩大白桃已经接到长沙、武汉等地的求购订单,这比往年早了两个月,而且预售量占到了总面积的60%。
“这都是果品专业合作社的功劳。”村民潘保财指着挂有巨幅招牌的合作社小楼说,“去年加入合作社后,家里的5亩桃园每亩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现在家家户户都不再为管理和销售作难,特别省心。”
果品专业合作社会长张国留告诉笔者,今年订单下得比较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合作社运作和资质更规范了,诚信度更高了。
据统计,去年全县合作社仅销售收入就达40亿元,全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4200元,但合作社会员的纯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
合作社成农民的致富靠山
古城乡豫南兔业协会会长李保玉深有体会地说:“法律让农民放心大胆入会,但协会也要按照法律自我规范。这一点,法律从申请批准、运作方式、资金使用、经营等方面都规定得很详细,一点考虑不到,协会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
据来自唐河县工商部门的资料显示,仅去年以来全县按照专业合作社法“梳理”规范过的合作社就有80多个,有力地促动了合作社群体的扩大。目前全县合作社总数已达到156家。合作社已经真正成为法律框架下农民的致富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