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和蔬菜协会——有组织无公害豆角卖上了价
“7月28号,我们基地的油豆角开始大规模采收了,今年的行情很好啊!”7月25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镇东和蔬菜协会理事长张玉成在电话里高兴地告诉记者,眼下哈尔滨、大连、秦皇岛的菜商都来基地收豆角了,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跟他联系过,8月3号拉菜车就能开到基地来。目前,油豆角收购价是1.1~1.2元/斤,比一般油豆角的价格高出不少。“我们的油豆角是无公害蔬菜,价格当然得升级了。”张玉成很自信。
东和村农民有着多年的种菜传统,独特的气候、水土条件下种出的油豆角肉质厚、纤维少,在当地很有名。上世纪70年代,北京知青返城就把这里的油豆角作为特产带回去;1998年起,东和油豆角就开始外销了。说起这些年发展蔬菜生产,身为东和村支部书记的张玉成很感慨:“前些年,农民种出的油豆角,1毛多钱一斤就卖了,最贵的时候也就是4毛多钱,去掉种子、肥料后,根本就不赚钱,太亏了,得想办法提高收益。”
“无公害”是他们瞄准的第一个目标。2004年,油豆角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6100亩的油豆角基地又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占东和村耕地总面积的50%。要管好基地,也要让优质的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基于这样的考虑,2006年,东和蔬菜协会成立了,6100亩基地纳入了协会,130多个农户成了会员。
“你不能糊弄老百姓,”18岁就从山东沂水“闯关东”到此的张玉成,30多年来把乡亲们的信任看得很重,“得让协会发挥作用。”他说,协会统一提供豆种,从养鸡场统一购买有机肥,要求农户3年一轮种,控制病虫害发生,降低农药使用率,保证油豆角品质;统一收购、销售,提高议价能力。张玉成和7个经纪人,跑北京、跑上海,渐渐拓宽了销售渠道,“现在不用我们去送,每年七八月份,各地的客商自动就来了。去年近3000万斤的油豆角全都卖到外地了,牡丹江市里的人都吃不到我们的油豆角。”
张玉成说,去年村民人均收入5600多元,种菜收入至少占60%。预计今年基地油豆角的产量有2000多万斤,一斤纯收入能达到6毛钱,收益很可观。下个月开始,每天将有15万斤的油豆角进入北京新发地销售。“往年我们是老豆角、嫩豆角‘大呼隆’卖,价格不理想。今年有计划分批上市,价格就有升级的空间了。”
眼下,东和蔬菜协会在酝酿着新目标——镇里计划给东和村打10口井,有了水,适合种蔬菜的地就多起来了,到2010年,无公害蔬菜基地的面积要扩大到10000亩,村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8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