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怀集县:开启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试验田
提到农民合作社,上了年纪的人总会想起几十年前的“人民公社”、“大锅饭”,想到吃不饱饭的辛酸往事。如今,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梁村镇湘田村,农民经济合作社再度兴起。与昔日不同的是,这种在新形势下产生的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被农民称作“甜蜜的事业”。
“从前的合作化创造利润归国家,今天的合作化所有利益归社员。”在怀集县梁村镇湘田村糖蔗专业合作社采访时,60多岁的老社员李如焕一语道破新旧合作组织的不同。
土地抛荒催生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湘田村9个村小组,共3964人,在1800名劳动力中,800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全村2200亩耕地几乎全部由中老年人耕作,抛荒情况渐趋严重。今年春节前,怀集县委书记冯敏强到湘田村调研农业产业化问题时了解到该村的具体情况后,提出了“试行土地入社,走合作化之路”的大胆思路。他鼓励村干部,只要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就大胆探索、大胆干!一席话点醒梦中人。不久,“湘田村农民糖蔗专业合作社”在湘田村委会挂牌成立了。
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目标定下来后,湘田村村民经过研究决定整合土地,种植经济价值相对较高,在当地已形成种植传统的经济作物——糖蔗,并选择湘红、湘江两个村小组试点。湘红、湘江两村小组留家的党员,两村小组担任两委班子成员的全部入社,其中湘田村支书、主任李宏彪和李如焕等经济条件好的11名社员当选为合作社理事,他们除用土地入社外,每户还先垫支5000元至10000万元作为合作社启动资金。在他们的带动下,“湘田村农民糖蔗专业合作社”一成立便有200户农户响应入社,集约土地300亩,目前已全部种上甘蔗。李宏彪介绍说,合作社经营期限为6年,土地造册登记后拆除地界连片种植,合作期满后是延续还是解散由社员决定。
合作社利益归全体社员所有
合作社成立了,甘蔗种下去了,接下来就该考虑销售的问题。为了扶持怀集县这一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让其尽快发挥应有作用,怀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为湘田村糖蔗专业合作社牵线,与该县新中科天伦(糖业)公司签订购销合同。糖厂以每吨甘蔗260元保护价收购,收购季节白砂糖价格每升高100元,甘蔗收购价就相应提高5元。此外,新中科天伦公司对糖蔗基地每亩垫资200元和一包化肥。这笔钱加上合作社11个理事筹集的资金,足够第一年运作。
李宏彪给记者算了一笔帐:300亩甘蔗,预计年末产值约50万元,可获利约18万元,年底人均分红100多元,亩均分红(即利润)600多元,比种植稻谷等其它作物净值高出许多,而且社员可以通过参加劳动领取工资(每天18元),增加收入。此外,社员还可到村里创办的“回归工程”的滕织厂编织滕椅,每天纯收入30-50元。
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是怀集农民的希望
在湘田村糖蔗基地,300亩蔗苗青翠茁壮,杂草难寻。李宏彪豪情满怀地告诉记者,如果糖蔗合作社发展顺利,明年将推动9个村民小组成立土地入股的合作社,条件成熟后引进机械化将人力解放出来,再发展加工业和手工业,这样顺利的话,几年时间,湘田村的农业现代化和多种经营的经济结构就初具规模了。
怀集县委书记冯敏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湘田村创办“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怀集县是首创,一是可以逐步增强农民增收能力。合作社通过为社员统一低价批量购买农资、统一高价销售产品等措施,帮助农民增收节支,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能力。二是可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计划湘田村以糖蔗发展为龙头,逐步规划发展种果、养猪和综合种养等规模化集约生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三是可以积极对社员进行法规政策、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此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转变农民的观念,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并以湘田村为示范点,向全县各村推广,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大发展。冯敏强告诉记者,“湘田村农民糖蔗专业合作社”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土地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的转变,而且这种转变以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为前提。
目前,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各乡镇参考湘田村的做法,各办一个试点,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广。